第395章 成就浙江佳话(第1/1 页)
雍正八年,三月初,京城。 大考前的几天,京城的街头突然出现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可是身为浙江前来京城参加会试的考生,却因为这件事情,一个个感动的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并纷纷的下定决心,绝不辜负浙江总督李卫大人的一片苦心,一定要考出最理想的好成绩,来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 李卫的亲兵队伍按照李卫的指示,一路护送着大批浙江赶考的士子到达京城。等将所有士子安排好后,便两两为伍,骑着百里挑一的战马,一个个穿的干干净净,精神抖擞的举着事先就准备好的宽大战旗,敲锣打鼓,趾高气昂的游走于京城的大街小巷中。 战旗上绣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预祝浙江士子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整个京城,也就只有兵部尚书李卫的亲兵可以随意进入,按照李卫的命令,为浙江的士子鼓舞士气。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被震动,历来读书人讲究低调,尤其是在还没开考之前。 可李卫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搞得天下皆知。 雍正得到这个消息后,惊讶的连批阅奏折的毛笔都掉在了地上,然后趴在桌面上哈哈大笑,看的一旁的张廷玉都快傻了。 最近因为十三爷病重的原因,皇上一直郁郁寡欢,心情沉重,这般情况下,也就只有李卫能让皇上一解郁闷的心情。 李卫善于做宣传广告的事情雍正早就了解,只是没想到李卫这小子都这般岁数了,还是童心未泯,在京城搞出了这么一出大戏。 战旗挥舞,旗开得胜,这是什么样的激励?李卫这是把要参加会试的学子,当成了要上战场的英勇战士,去参加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此举不光是鼓励了来自浙江的士子,同时也是对整个大清读书人的一种认可和敬重,当然也带给了所有读书人竞争紧迫的压力,对读书人而言,压力也就是动力。 对朝廷而言,更是彰显了雍正的气度,彰显了大清对优秀人才的渴望,李卫此举虽出乎雍正意料,但也深得雍正心意。 宝亲王弘历从街头回来后,他所看到的一切,都让他久久心情不能平复。 李卫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件宣传鼓励事情,没花什么钱,也没有动用民间力量,只是几个战旗而已,就成功引起了天下读书人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李卫对于读书人的重视,对读书人的认知了解,远远地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范围。 自古以来,只有会试成绩公布后的那天,才会有庆贺的队伍前去通知宣扬,可李卫反其道而行之,在还没有开考之前,就为所有的浙江士子打气鼓励。 此举必将赢得整个浙江士子的人心不说,怕是连整个天下的读书人都要羡慕嫉妒。 恐怕今后每个读书人心里都会这么想。 “什么叫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瞧瞧人家李卫李大人。“ 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的李卫,其所作所为远超满朝的大知识分子,甚至这里面绝大多数人简直就不能与李卫相提并论。 汗阿玛有李卫,真是幸运啊! 可为何本皇子身边就没有这样得心应手的人才? 如今的弘历已经慢慢对李卫失去了戒心,粘杆处的新首领,按照李卫的指示,前来拜见了弘历,这其中的意思已经是不言而喻。 就连漕帮的三个首领人物,也开始常常打着他弘历的名义,运送军粮,管理天下漕运。 弘历不再担心李卫的势力,但是对李卫这个人,弘历还是很是生气。 因为他感觉,李卫就算没读过什么书,似乎也比他聪明,这一点让一向自负的弘历心里很难接受。 雍正八年。 随着会试的结束,最后成绩的公布,一时间朝野震动,举国哗然,李卫在民间尤其是在浙江的声望,达到了历史最巅峰。 殿试的一甲三名,状元是来自钱塘的周澍,榜眼是来自秀水的沈昌宇,探花是来自钱塘的梁诗正 谁都没想到,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竟然全都被浙江人给包圆了,且会元的人数,浙江也占了一半还多。 堪比十年磨一剑,宝剑锋自磨砺出,浙江士子经过几年的打压之后,奋发向上毫不气馁,终于一雪前耻,包揽了前三名。 自古以来,江浙就人才辈出,没有人会怀疑浙江士子的天赋和才学,只是重压之下的反弹力度会如此猛烈,让天下所有人士子都侧目不已。 就连满朝的文武大臣,也是赞叹连连,不得不承认的是,李卫在这其中,绝对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浙江这样的文坛盛事,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那还是明代洪武二十七年的事情了,如今在浙江总督李卫的治理下,在雍正统治的大清下再次呈现,成就了大清以及浙江科举史的佳话。 浙江总督府前,前来道喜祝贺的官员,以及来自各地的乡绅士族数不胜数,但却无一例外的都吃了闭门羹。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