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页)
早在我们到县衙之时,我已经发现堂上多了好几个长者,这几人见刘邦出言谦逊,更加悦服,纷纷扬起大指头,这也一定是萧何的安排。于是刘邦的手下一起坚请他担任沛令。刘邦仍是再三推让不就,萧何苦劝也无济无事。
张心说:“三哥,众意已决,切莫辜负众人美意。”
刘邦还是摆手推辞。这时,张心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建议选出9位全县最有声望的人,连同刘邦共计10人,把10个人的姓名写在纸上,谨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为沛县县令,不得推辞。这十人刘邦、县令、萧何与其它七个长者,但那几个长者死也不肯参加,说自己年事已高,没有能力更没有精力来统领大家保护乡民,所以宁愿死在当场也不敢拖累乡亲。我倒是理解这几个长者,自己既没有本事也没有亲信,就算精力旺盛,也无论如何不能节制这些个亡命之徒,虽然我们历史上叛乱不断,但真正有野心的人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跟着起哄的占绝大多数,而更多的人只求有生之年平平安安,吃差点,过差点,能将自己的香火传之后代,也就足够了。如果轻信那些所谓的支持者,做个出头之鸟,于是铤而走险,至使身受千刀万剐还算小事儿,灭了族,断了香火,那才愧对列祖列宗。试想,历史上凡造反者,不计其数,最终成功者能有几人,但是,追随者能左右逢源,修成正果的却不在少数。所以,现代很多人认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就算穿越,一定凭了超过当时人的历史知识,如先知般占尽天时、地利,取个功名,如探囊取物尔,哪里知道,没天时,不可,没人和,更不可能,没胆识,那是万万不可,知识不等于实践,更何况知识往往来源于读书人,常言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自己都搞不颠的事儿,能给你真正的知识?
县令见此,也提出不参与拈阄,说自己并非本乡本土之人,只能算是外来之人,没能力保一方平安,且自己乃朝廷命官,久食朝廷俸禄,如果背秦自立,于忠于义皆不相合,有污圣贤教诲。说完,进到内衙,很快提着行囊出来,将县令大印朝案子上一放,转身就要走人,当然被众人拦下。
萧何见状,只得叫人再行推举,但任谁都推三阻四,讲出自己的许多的不是。现场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滑稽,如果现在已经有了成果,这群人会怎么做呢?
最后,争执半天,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由萧何与刘邦抓阄。
萧何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下来,他对大家说:“诸位这个办法很好,取决于天,最公道。这点微劳,须让不才来尽。”
众人听了十分赞同,都说:“萧功曹在县办事多年,做事精细,这件事情理当请萧先生处置。”
张心见此,对着我诡异地笑了笑,好像他早已料到有此结果一般,想想也是,这段时间里,萧何苦心孤诣,难道就没有替自己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种有文化,有见识的读书人。
一切准备就诸后,萧何又转身对众人说:“刘邦最为乡亲信仰,拈阄之事,我看就请他来担任,以昭郑重。”
众人齐声叫好,但我却发现,萧何写好名字后,并没有展示给在场的人看,而是直接揉成了一团丢到案上的盘中。这样的做法,十足的暗箱操作,没有监督,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就如同我们足协。做不做手脚,全凭操作者自己的良心,何来公平公正,萧何是不是有些太过明目张胆地利用大家的信任。难道历史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彻底颠覆?大家居然还在大声叫好。
张心站到中间,说:“某来监事,以示公允,可否?”
刘邦点头认可,萧何却没有作任何的表示,他是不是有些心虚呢?
张心抓起一个纸团,展开来看了一下,停了片刻,再一把抓起另一个纸团,展开来。
他愣了好一阵,萧何上前轻声问:“温弟,可看清?”
张心如梦初醒,呐呐地说:“已看清。”
萧何接着说:“可否将所查结果传之于众?”
张心这才高声对场下的人说:“已查无误,可行。”
场下立即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刘邦的身上。
刘邦只得对天行礼之后,拈出一阄,当众展开一看,上面恰好写着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萧何,又要推辞。萧何见状,忙走上前去,一把将盘中另一个纸团抓起来,放入口中嚼碎,然后高声说道;
“天意所归,还有何说。我萧何第一个服了。”
说完,萧何第一个朝刘邦拱手作揖,并高喊:“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