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这一仗就在穆陵关下打的,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1987年重新编写县史志时将其称为“穆陵关遭遇战”。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爷爷的弟兄们早已憋足了一口气,他们又是投弹,又是开枪,又是大刀片,和小鬼子们打了个翻江倒海……
。。。。。。
天大亮的时候,双方还在僵持着,就在这时,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从不会骑马的我三奶奶,猛地跨上了那匹六指缴来的日本大洋马,向着敌人的阵地冲去:“杀鬼子呀,杀鬼子……”
“拦住三嫂子……”来顺大声地吼着。
“拦住呀……”大伙齐声喊道。
离得最近的是那个小头目枣孩。他一跃而起,就去抓马缰绳,但是没抓着,那匹大洋马箭一般地冲向前去。
结果可想而知,鬼子的机枪一下扫了过来,我三奶奶从马上一头载下。我三奶奶前胸全被机枪子弹打烂了。临死的时候,圆瞪着一双美丽的丹凤眼,像是在永远地呼唤我那可爱的小姑。我爷爷把她抱在怀里,呜咽着说:“你……你和孩子去……去天堂吧。天……天堂里应该更好呀……”
我三奶奶的死再次激起了弟兄们的杀敌热情,弟兄们红着眼向小鬼子扑去。在这场战斗中,我爷爷破天荒地杀了两个小鬼子。其中一个与九斤刀有关系。
原来,九斤刀已经抡死了五个小鬼子。前些天,他不知从哪儿得了个“偏方”:往大刀上抹枪油,这样刀砍过的伤口好得慢。所以,他每砍完一个小鬼子就要抹一次枪油。当他第六次抹枪油的时候,一个小鬼子突然窜到了他面前,他动作一慢,大刀竟砍在小鬼子的右膀上拿不下来啦!小鬼子疼得嗷嗷叫,扛着刀就往回跑。九斤刀一下急傻了眼:“我的刀,我的刀,我的祖传宝刀……”
他越喊,那小鬼子跑得越快。九斤刀就越急:“哪位好兄弟快开枪,抢回了我的刀,我请客……”
这时,离他最近的就是我爷爷。说实在的,我爷爷真不会打仗,望着满眼的鬼子只知道喊:“打,狠狠地打……”
九斤刀急了:“大掌柜的,你的小左轮,快开枪……”
“对……”我爷爷似如梦初醒,“对对对,快开枪。”这才伸直胳膊,六发子弹一口气搂完。结果,六发子弹全部打中,那个背着大刀的小鬼子一头载到了地上。九斤刀一个箭步冲上去,摘下了自己的刀:“大掌柜的,我请您喝酒。”
第二个被我爷爷打死的小鬼子是真正的小鬼子,最多十五六岁,一张稚气未脱的娃娃脸,在被我爷爷的小左轮打中胸口时,竟不知道喊一声,只是低头看了一眼伤口就倒下了。
他是在押着两个伪军往上冲时,被我爷爷打死的。他们三个冲到十几米远的时候,我爷爷扔了一颗手榴弹,可惜,皮毛也没炸着。他们又往前冲,我爷爷急了,大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是中国人的躲一边。”这一喊,提醒了两个伪军,两个家伙扭头就往后跑。我爷爷一闭眼搂了火,六发子弹全部打出。但这一次可没上回那么准,五发子弹全部打空,只有一发子弹打中了。可就是这一发,正好击中了那位日本小兵的心脏!
多年以后,我爷爷还一直在想着那个日本娃娃兵,想着他临死前的表情。若他不来中国打仗,兴许会像我父亲和我叔叔那样,呆在学校里念书,家里或许也有一个四岁的小妹妹……
这次战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天快黑的时候,一枪准终于找到空挡,敲碎了鬼子指挥官小队长横二的脑瓜,这使日军陷入了慌乱,加上天色将晚,鬼子们主动撤离了战场。
第三部分
第31章
“重庆地下分子”及赴日留学梦(1)
又该说说我父亲及我叔叔了。因为小兄弟俩都大了,到了该做出人生选择的时候了。
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在青岛礼贤中学上学的时期,毫无疑问,这正是日伪时期。
如此,我们就要不可避免地谈及很少有人涉及的日伪时期的教育。说到日伪教育,我们印象中总是这样一番情景:日本人横行校里,强迫中国孩子学日语,别的都不学了,学不好的皮鞭大大的,师生们不能够表现出一丁点的反日言论,否则,宪兵队的干活。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以这一时期的青岛中学为例,大致情况如下:正校长为中国人,副校长为日本人(多为日方宣抚班成员,亦称辅导员)。一般情况下,还是正校长说了算。学校的教师也以中国人为主,日本教师也有,主要教日文,课程之丰富也是难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