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1/4 页)
“又陛下谋划周全,微臣就放心的去了。”神情肃穆的叹息了一声,曹操用力一握剑柄,沉声的说道。
看到曹操如此情形,刘辩不知为何突然的想起了一句古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一句满是伤感的苍凉之句,让刘辩在听到曹操之言之时,却也有些伤感,无论以后的曹操是否会走到与他相左之路,但就现在而言,曹操却还是一个忠于大汉王朝的热血青年。
现在刘辩在暗中计算曹操,却听到了曹操这满是壮士慷慨赴死之言,心中也很是有些伤怀之感、
想到这里,刘辩手指敲动桌椅的速度骤然的加速了起来。许久之后,刘辩才凝声的向曹操问道:“孟德,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你的老家应该是陈留吧。”
曹操听见刘辩这突兀之言,很是有些错愕,随即向刘辩说道:“陛下待微臣至爱,微臣确实是陈留之人。”
“恩……。”淡淡的点了点头,刘辩转身自书案之上摊开一张锦帕,挥笔急速的书写了起来。
待得书写完毕,刘辩又自腰间拿起自己的专用印章,狠狠的在锦帕之上印了下去。随即在曹操很是疑惑的神情之中,将锦帕递交到曹操之手,方才说道:“孟德,如果你一旦刺杀董卓不成,切切不可在洛阳久留,这是朕亲笔所书之密诏,里面有朕赦封你为陈留太守的密旨,更有令你召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密诏,你切切贴身收好。”
闻听到刘辩之言,曹操霍然一惊,连忙展开自己手中的锦帕,在那里,曹操很明显的看到了刘辩对其的赦封,更有刘辩将社稷托付与他的密诏,这一份薄薄的锦帕,在此时的曹操看来,却犹如山岳一般的沉重。
而在这一刻,曹操却才真正的感受到了刘辩将其当作心腹一般的对待,在他的心中,对于刘辩让其慷慨赴死之事,却也没有了一丝的不满了。
“陛下如此厚爱,微臣如何敢当啊。”曹操手中托付着那刘辩刚刚书写的锦帕,声音略微的有些颤抖,疾声的向刘辩说道,。
“孟德不必如此,你为我大汉社稷担负风险,朕现在并没有什么可以封赏与你的。能够给予你的,却也之过不是一个虚名罢了。却是朕对不起你呢!”摆了摆手,刘辩很是平淡的说道。
其实刘辩这句话说对也对,说错也错。此时的刘辩确实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君主,但最少大汉王朝天授神权的大义名分还在,在三国那时候的风气之中,忠君思想虽然还并不算太浓厚,但那一纸诏书,却也算是给了曹操一个发展自己才学的舞台了。
曹操神情复杂的看着手中的锦帕,微微的一愣之后,豁然的跪倒在刘辩的身前,手拄着那古朴长剑,沉声的说道:“陛下厚爱,微臣必当誓死已报。”
看到曹操如此举动,刘辩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拿起桌椅之上的酒尊,亲自递送到曹操的身前,沉声的说道:“孟德,你这次去为大汉社稷,朕也就不说别的了。这杯酒水,朕当敬你。”
曹操含泪将刘辩手中的酒尊接过手来,深深的看了刘辩一眼,仰头一气将之喝尽,随即畅笑了数声,狠狠的将酒尊率在了地上,也不去向刘辩告辞,就转身向着未央宫外走了出去。
转身离去的曹操,在这一刻之间,好似有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勇气瞬间的涌上了他的身体之上。那苍凉的背影,让刘辩看着微微的有些失神。
就这么,刘辩目送着曹操的身影渐渐的离去,直到消失。
许久、许久之后,刘辩微微的叹息了一声,面色缓缓的阴沉了下去,转身向荀彧问道:“文若,你如何看待此时离去的曹操呢?”
荀彧在曹操进入未央宫之后,除了在刘辩演戏之时上前安慰了其一句之外,就一直没有在发一言,在荀彧虽然没有说话,却在一时不可的在观察着曹操的神情举止。
这也正是刘辩让荀彧前来未央宫,和他一起接见曹操的原因,对于此时已经成长成一代谋主的荀彧来说,那锐利的识人之术却也让刘辩很是有些佩服。
而刘辩将其安排在此地,用意正是借助荀彧这个旁观之人,借以观察曹操的神情举止是否出现一些异常,如果曹操不能够达成刘辩的要求的话,那么刘辩为了他的大计着想,恐怕就在今日就会将曹操给除去了吧。
对于荀彧的识人之术,刘辩曾经数次的见识过,所以很是有些自信,更何况,旁观者清这个浅显的道理,刘辩还是很清楚的。
“陛下,如果微臣没有看错的话,今日曹操的言行举止,确实是完全发自其肺腑之言。”荀彧向着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