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起义计划(第1/2 页)
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徐真整理出来的资料,王达安询问道:“先生这里关于巡防营和旗营的人数和编制是否准确?”
徐真点头道:“经确认,应该是准确的。”
“不过旗营那边前两个月新征召了一些旗人壮丁,大概有三四百人,这些人疏于训练,应该没有形成什么战斗力。”
王达安又道:“我一向都知道巡防营的人欺软怕硬,只能欺负平民百姓,打不了硬仗,但是先生说他们根本就不懂打仗,甚至连洋枪都不懂,这又可信么?”
“从陈仲平的那里得到的消息是这样。”徐真简单地补充了两句,“据陈仲平所说,自巡防营成立以后,他们根本没有按照操典去操练士兵,平时十分松散,也不懂得洋枪兵的军阵,和新军差距很大。”
“我认为这应该也是可信的,因为巡防营的赵焕赵统领是出自清军旧军的将领,思维还停在旧式的那一套战术上,不肯求新,也不愿意更新自己的军事思想,无论是在战术素养上,还是在战略思想上,都无法和有过留洋背景的新军将领比。”
这种惰性在清军将领上十分常见,因此,在这个时代,大多数出自清廷内部的将领都不堪大任。
这就出现了明知道某些有留洋背景的军官有革命倾向,却依然任用他们为新军将领的情形。
那个赵焕的情形可以说是清军内部将领的典型代表,这应该是可信的。
不过也不可轻信这些描述,具体如何还是要做更加细致的调查。
所以徐真又补充道:“许兄弟三人都是从临安城过来的,且都出自军中,这事可以再问问他们,我想,他们应该知道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内部消息。”
王达安自信道:“要是巡防营是这个模样,只要给我几十人,我就丝毫不惧怕他们。”
冷静的何怀德摇了摇头:“也不能太轻视他们,要这些人打阵地战,那肯定不行,但是依据地形,在熟悉的临安城内,阻挡我们,那还是绰绰有余。”
徐真发现王贵欲言又止,便对王贵示意道:“刚才就说有什么就畅所欲言,怎么现在还是那么扭扭捏捏?”
王贵爽朗地笑了一声,索性把自己刚才的想法大方地说了出来:“我认为,临安城的那些人还不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革命,现在一说起革命党,那些人联想起来的就是杀人放火,把我们这些革命党看得和山匪没有什么不同。”
“一旦得知我们是革命党,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就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是我们距离临安城尚远,他们还不会怎么样,但现在是要打临安城,他们应该不会那么……那么不堪一击……”
这是他首次在这种会议上发言,说完之后生怕自己说的有什么问题,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拱手道:“我王贵是一个粗人,有些想法也不一定说得准……要是有说得不妥的地方,望徐先生和大家多多指教。”
何怀德笑道:“说得有理有条,怎么说不一定说得准?我看这些话就说得很准。”
“我的看法和你差不多,所以我们不能太轻视他们。”
徐真也跟着笑道:“读书人不一定是去学堂内看四书五经的那些人,在贫苦的劳作中也能获得那些整天把自己关在学堂内的学究无法获得的学问。”
“要是按照王贵那么说,那我也不算什么读书人了,我也是粗人一个。”
这意思是,他和王贵一样,和那些传统的读书人都不同,反而是同类人。
夏瑜三人都笑了起来。
王贵连忙道:“徐先生谬赞了!我王贵自己有几斤几两,和徐先生怎么能比?”
徐真摇了摇头:“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臂,两只脚,有什么比不了?谁也不比谁高一等。”
说了那么一句,他便看向了一直没有发言的夏瑜:“夏瑜怎么看?”
何怀德、王贵与王达安都看向夏瑜。
夏瑜思索片刻,说道:“先生认为临安城的新军会帮我们?”
徐真点了点头:“从我获取的消息来看,新军与巡防营和旗营的矛盾很大,但新军那么多人,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那个陈仲平说,部分新军,包括其中的两个标大几百人对革命非常有热情,经常有人‘闹事’,所以巡防对他们的枪械控制得很严重,这更加重了他们的不满。”
“要是我们能够联络上新军,再有身份足够的人去说服他们,我认为应该能够说服他们发动革命。”
夏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