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1/4 页)
岑文本有些惊讶地问道:“陛下,你这是?”
萧铣挥挥手,道:“朕决定对巴蜀发动猛攻,但巴蜀历来易守难攻,只有朕一人恐怕不能成事。”
“而洛阳朝廷至今仍与瓦岗李密纠缠不休,恐怕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响应朕。所以朕决定,与李渊结盟,呈南北夹击的态势,共同对付杨侑!”
“这还远远不够,朕听说杨侑小儿对牂牁郡正在用兵之中,朕要派人联络东西两爨,还有昆明等族,让他们攻打大隋的南部!”
萧铣手舞足蹈,脸色涨红,显得十分愤怒。岑文本有些惊讶地看着他,趁着萧铣没注意的时候,他捡起了地上的书信,匆匆一阅之后,立刻明白了。
原来嫣然公主被杨侑娶回了家,女儿被搞,怪不得萧铣如此愤怒。但这符合岑文本的利益,他当即应道:“陛下英明!臣这就去办。”
经过数月的奔波,窦红线不知道怎么地,又来到了巴蜀,踏入了成都这块地。此时成都也下起了雪,虽然没有陇西大,但在成都,厚厚两尺的雪已经不小了。
窦红线身着青衣,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手中牵着战马,走在白雪之上,让人一看,就忍不住赞道:“好一位年轻俊少年。”
寒风吹拂,吹动披风向后飘去,窦红线有些犹豫,她不知道该不该进城,城门口几名隋兵正哈着手取暖,城头上两个大大的“成都”印入眼帘,但窦红线依旧下不了决心。
去见他吗?自己又不是他什么人,而且严格来说,自己还是反贼,与他这个大隋皇帝不共戴天,自己去找他做什么?可是,不找他,又为何来到了这里?
为什么?就连窦红线也不知道,因此,她牵着战马,心中犹豫不决。
就在窦红线犹豫的时候,有声音响起:“无量天尊,这位小哥相貌不凡,他日能定位极人臣,能让贫道仔细为你看相吗?
第215章 初春
冬去春来,西北风逐渐弱了,逐渐转成了东南风,带着丝丝的温暖。
整个成都莺飞草长,显示出一片勃勃生机,天还没有亮,百姓们纷纷涌出家门,有的推着车子,在街道两旁,摆好了摊子,准备贩卖胡饼、小米粥等吃食。有的则杠着锄头,走出城去,准备去田里工作。
百姓们脸上带着笑意,他们感到了一种幸福。极低的赋税,安全的环境,几乎达到了路不拾遗。是年,大隋皇帝杨侑将先帝杨广的“大业”年号,改为“继业”,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显示出了勃勃的雄心。
经过一年的治理,本来残破不堪的大隋帝国,在迁都成都之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先是对内,在“以夷制夷”和“汉化”思想指导下,巴蜀各地乃至于牂牁郡、越帯�さ穆�逡丫�灰簧ǘ�铡M�保�肷娇ぁ⑽涠伎さ瓤拷�鞑勘呲锏目は兀�钯г虿扇×硕魍�⑹┑陌旆ǎ�仁桥扇巳八担�寐�逑律剑�笏逭�u统一安排,将他们安置在平原地区,赐给足够让他们生活的田地。
如果不愿意,以冉安昌、王典为首的蛮兵则如一群蝗虫一般,席卷而去,将山中的各个寨子洗劫一空,男人杀死,女人抢走,钱财也被占为己有,随后,残暴的蛮兵一把火烧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山寨。
在杨侑的默认之下,冉安昌、王典甚至还带着人掘了他们的祖坟,让蛮族人人人充满了恐惧。
由于冉安昌、王典装备精良,又有汉人军师出谋划策,使得在这场同族的杀戮之中,他们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各郡的蛮族大部分选择了投降,接受了大隋的安排,纷纷迁入了平原地区。少部分的蛮族想要顽抗,都被杀了个干干净净,毛都不剩一根。
与此同时,借着这股东风,杨侑趁机提出了恢复州县学。州县学在开皇初年有过举办,其后隋文帝怕百姓开智,怕他们造反,便又禁止了。后来杨广登基,一度恢复。但随着大业末年天下战乱不休,州县学已经是有名无实。
巴蜀虽然较为平安,没有多大的战乱,但由于州县学其实是侵犯世家豪族利益的,便又陷入了停顿。如今杨侑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要汉化蛮族。这些野蛮之人,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他们靠着口口相传,才得以延续。倡导汉学,就是要让他们懂得礼仪,懂得尊卑有序。
和平迁入的蛮族依旧低微较低,面对汉民,他们没有话语权,赋税也比较重,这便是在强势下的一种压迫,毕竟面对死亡,这是最好的一种结局。
然而杨侑不是一味的高压,在高压之下,所有的蛮族人都可以进入州县学学习汉学,而费用,则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