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后村还有一个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发生激烈冲突的事件,由于其中牵涉了家族利益,自由恋爱险些被扼杀,最后,由恋爱和反抗包办婚姻的一方胜利了,除了这对恋人的坚持,恐怕还有时代变迁、自由恋爱决定结婚对象渐渐改变了古老习俗的原因。
村里的男青年强在打工期间与被调查者芳相识,二人日久生情。但强在村里被父母订过一门包办婚姻,娶了本村村支书家的胖女儿。强抗婚不成,被家人暴打一顿后,只得结婚。婚后一星期即离开家外出打工,但这一星期的时间中,这位前妻怀了孕,后来生下一子。家里的妻子是本村的大户王家而强是周家后代,王、周两大家族世代关系不好,更因此事搞得乱七八糟。后来,前妻带儿子去天津找强,强拒绝见面。芳还给周的前妻写过恳求信,恳求他们离婚让位给她,也下过“战书”,声称要独自一人和前妻母子两人、前妻的大家
族争个高下。这场恋爱持续了整整 2年。最终,强与前妻离婚,与芳结婚,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自由恋爱战胜了包办婚姻。
已经离婚的 49岁的祥是自由恋爱结的婚,她讲了自己的恋爱史:我们是别人介绍认识的。他那时候在部队当兵,人长得也好,那时候人们都愿意找当兵的。我长得俊,是三里五村出名的美人,你别看我现在丑,现在丑是老了,这些年又操心,累的。那时候可好看了,长辫子,又白又俊。一见面两个人都同意了。他从年轻到老,就是喜欢长得好看的,一辈子离不了女人,一辈子不正经。那时候咱哪懂这个啊,双方老人也挺满意,见面几分钟没说几句话就定下来了。 。。
相亲和恋爱(7)
45岁的小学教师东是自己恋爱结婚的:我给村里小学代课,一直到22岁才订婚,这个年龄在农村算是大的了。因为教师身份一直也转不了正,随时都可能回家里种地,也不敢找吃商品粮的。村里给介绍一个,说他家条件还行。我当时知道他村里的小学是新建的,那时候先琢磨要是能到他的村里教小学,也挺好。第一次见面后就同意了。订下来,半年就结婚了。
32岁的离婚女人永说:也算是别人介绍的吧。俺们订婚晚。我26岁时还没对象,家里人快急疯了,全村人都拿我当笑话。后来有人给介绍了××(她丈夫的名字),一般人家都受不了我的脾气性格,他倒没说嘛(什么)。后来就订下来了。也没想别的,当年腊月就结婚了。结婚以后,才发现俺俩还没谈过恋爱。性格不合,过不到一块儿,俩人一个比一个的,谁也不想让步。
在后村,自由恋爱的自主婚姻大约还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同学相恋;一种是打工结识后相恋;还有一种是同村人,自幼就认识。
属于同学相恋的有好几对,说明现代教育对于自由恋爱的自主婚姻形式的传播和合法化是起了促进作用的:
殷(32岁):我们是同学,谈了两年,双方商定结婚。
王(31岁):我们是同学,谈了
3年恋爱,我来决定的。
旺(32岁):自由恋爱
4年多,我决定的结婚。
大批的农民进城打工也是近年来才有的新鲜事,农民这种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促进了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流行。村里属于这种情况的有:
文(28岁):一块工作认识,谈了半年,是他先提出来的。
卧(23岁):打工认识的,男方决定的。
青(30岁):我在这村里代课,教小学。一个本村的老师给介绍的。谈了有一两年。
洪(21岁):别人介绍,谈了一年半,男方决定的。
李(25岁):自由恋爱,打工时一个单位的同事,谈了半年,由双方商量决定结婚的。
在阎云翔的东北农村调查中,自由恋爱的比例竟然高达 36% ①,后村的情况还远非如此。我想,这种区别是地域文化的区别造成的……东北地区传统婚姻文化远不如华北地区那么深厚。即使如此,还是可以观察到,后村的年轻人比较喜欢自由恋爱这种方式,青年的倾向预示了未来事态发展的方向。
夫妻双方都是本村人家的婚姻也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根据古老的同村不婚的习俗,这类婚姻过去属于丑闻。后村中,王、周两个大姓的矛盾起源,除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变革期贫富矛盾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50多年前王家一个姑娘和周家一个小伙子因相恋而坚持结婚。同村婚姻,引起两大家族的愤恨。但几十年过去,现在村中不同姓氏却开始主动联姻了。同村婚姻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