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对我视若无睹。而今,通用汽车公司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通用汽车公司看来还不能解决他们。相反地,通用汽车公司一直努力于采取原来的——一直不成功的——“多元化”的努力来绕开这些问题。遵循管理上最古老的误导:“如果你不能运营你自己的企业,那就买一家你对其一无所知的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首先收购了电子数据公司,接着又收购了休斯飞机公司。可以预见,这不会解决通用汽车公司的问题。只有再次成为一家真正有效益的汽车制造上才能解决问题。但通用汽车公司显示,要超越五十年的成功是多么困难,要打破垄断的思维定势是多么困难。作为美国产业届的另一个成功案例,贝尔电报电话公司,显示只有重大灾难才能解决问题(在贝尔公司的案例中,贝尔公司在一项反托拉斯的判决下分拆)。我迫切想知道的是,如果不分拆通用汽车公司,无论是自愿的还是被恶意接管,是否有可能使它(或它的继任者)产生一次成功的转变?
1983年版前言(1)
《公司的概念》首次出版于1946年,也就是将近四十年以前。但它并没有成为“经典”之作——一本人人知晓却人人不曾读过的书。它始终保持持续地销售,销量之大以至于每过十年就需要再版一、两次——最近的一次已是第六版。这本书无疑要告诉今天的读者某些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四十年前面世时告诉读者的迥然不同。
四十年前,也就是写作本书之际,公司几乎完全被忽视,更没有被系统地进行研究——就像中世纪的地图制作者对待非洲,那只是一大块标有“大象在此漫步”的空白地带。有关公司及其公司管理方面的书屈指可数。当时的“管理”压根就不是一门学科或是研究的对象。
本书问世时,评论家们不知该作何评价。它讨论商界事务——可它讨论的并不是“经济”。它讨论结构、组织、政策、规章制度,权力关系——可它讨论的却不是“政府”。一位私交不错的朋友——当时杰出的政治学家——在一份重要的政治学杂志上对本书作如此评价,“希望这位前程似锦的年轻学者能将他广博的才智投入到一个更令人尊敬的学科。”而另一位朋友,我当时所任教的大学的校长,他根本就强烈反对我将此书出版。“你已经成功走上了政治学或经济学的学术道路,”他说。“出版这样一本书一定会同时得罪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这只会毁掉你的职业机会。”
被我当作现代公司和现代组织样本的通用汽车公司,在此书写作的时候,正处于成功的顶峰。二战期间,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生产成就方面的明星企业,并正在为战后愈加辉煌的成功作积极地准备。二战期间,其产值翻了一番还多,利润是原来的四倍多。汽车工业,通用汽车公司是该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是当时杰出的“增长型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是“现代工业经济”的动力源泉。
如今,每年都会出版几十本关于公司和公司管理方方面面的书。我的那位大学校长朋友的确说中了:至今还没有一个政治学者或是一个经济学者接受《公司的概念》首次分析的现代组织的现实。相反,这本书创造了一个新的学科:我们叫它“管理学”——对现代组织的结构、制度、和社会人文方面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研究。管理学从此成为全世界专业研究和研究生学习的一个普遍的领域。
因为“管理学”起源于对商业公司——四十年前就已出现的现代机构——的研究,所以它通常放在商学院,大多数人在听到或读到“管理”一词时仍能听到或读到“商业管理”。不过,“管理学”的研究正日益包容了今天“组织社会”的所有机构。商学院——很多商学院改名为“管理学院”——正在吸收公共管理学院或是一贯管理学院;哈佛商学院为大学校长提供“管理培训项目”。大多数“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都从工商业和非工商业机构,从联邦政府到专业协会中招收在职经理人员。甚至在很多神学院,最受欢迎就是以《公司的概念》为基础教材的“牧师管理”方面的课程。
为了效法拿破仑,戴高乐将军决定创办一所新的大学院(Grande Ecole),并期望以此超越他伟大先驱的创举和培养法国未来管理者,他组建了国家管理学院,一所研究生管理学院,照搬了美国管理学院的课程体系。该学院为新生指定的第一本书就是《公司的概念》。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83年版前言(2)
与四十年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时,今天的汽车工业已经正深深地陷入一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