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蜀汉末章(第1/2 页)
当年,刘备打出“匡扶汉室”旗帜的时候,搬出了两个证据:1.中山靖王刘胜的血统。2.汉献帝的衣带诏。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百分百是汉高祖刘邦的血脉。
刘胜有记录的儿子是120多个。孙子有多少,无人知道。至于孙子的后代…只能说是糊涂账。
即便从刘胜去世时(前113年)算起,到刘备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196年),也相距310年。
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没人反驳得了他。所以,你信,他就是。
曹操就信。
至于衣带诏,这是一个历史悬案。
不过当事者汉献帝本人,并不承认。当然,衣带诏事件没有成功,即便是真的,他也不会承认。
刘备在荆州也好,在益州也罢,都是以血脉和衣带诏两个说辞为证据,证明自己有汉室正统性。
但汉室正儿八经的皇帝刘协并没有死,而是好好活着,依旧在皇位上坐着。
至于后来曹丕篡汉,程序上也没有任何问题:禅让。
而且中华文明,自古就有禅让传统。比如舜继尧、禹代舜。
既然商汤暴力推翻夏桀、姬发血腥夺权商纣都是合法的,那曹丕效法舜、禹,和平过渡,应该比商汤、姬发的合法性更高些。
所以说,刘备自立为皇帝,根本就是胡扯。
蜀汉失去荆州后,偏安于益州。
益州派本地人占一半,高峰时90万,晚期时50万。这些人看待刘氏政权,犹如“9.18”事变后东北人民看待关东军司令部。
所以,刘备政权经常要镇压内部叛乱。
诸葛亮时期,如果他不北伐,刘氏政权就会逐渐丧失合法性。
所以诸葛亮必须北伐。
但他从不进攻关中。而是五出祁山,攻打陇西一带。
为什么这样?因为诸葛亮的目标不是要推翻曹魏。他知道那是痴心妄想。
诸葛亮的进攻只是做样子。表示蜀刘“正统”政权,没有放弃“匡扶汉室”的理想。
在这面旗帜下,征兵、重税的告示,更符合儒家学说精神。
可以说,诸葛亮的北伐,就是为蜀刘政权涂脂抹粉,把蜀汉霸道朝廷化妆成儒家皇室面孔。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不再过度伪装,死扛中原正统这块招牌。而是务实地承认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共有蜀汉。
尤其是蜀中文人领袖谯周的《仇国论》推出后,蜀地所有人都接受了魏国才是中原正统的现实。
事实就摆在那。
后世的蒋先生跑到岛上,身上有国玺,尚且不能代表中国。
而刘备手里的国玺是自己找人雕刻的,他却谎称正宗。几十年来,如果不是刀斧加身,鬼才信。
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取消丞相一职。
任命蒋琬是文官首领,录尚书事。
任命费祎为武官首领,大将军 。
另外,封马忠为镇南将军、邓芝为前将军、王平为镇北将军、姜维为镇西将军。
蒋琬死后,费祎接任录尚书事,兼任大将军。
费祎死后,姜维接任大将军。但不兼录尚书事。
姜维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将领。为了军旅梦想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母亲。
因此,以他对待母亲的做法,他就绝不可能被诸葛亮选作接班人。
诸葛亮可是以儒家面目示人的。
姜维叛魏投蜀,是为不忠;事母绝情,是为不孝。这种不忠不孝之徒,诸葛亮可以用其才,但绝不会传以钵。
刘禅早就发现了姜维的纯粹军事思维。
如果蜀汉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刘禅一定会为姜维大大赋能,让他发挥特长,征魏伐吴。
可是蜀汉如今那点家底,可能经不起姜维半次折腾。
于是,宦官黄皓出马了。他打算搞死姜维。防患于未然。
姜维察觉到了这点。他利用大将军的军事指挥权,重新部署了蜀国防务。
蜀国对魏门户是汉中。这里是蜀国防线的第一层。也是重点。
刘备进驻汉中以来,委任的汉中守将就是汉中太守、家臣魏延。
魏延制定的汉中防御战术是“错守诸围”。得到了刘备认可。
具体做法是:把手里的两万军士分成几部,每一部守一处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