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1/4 页)
�邓枷牒妥鞣纾�⒀镂颐呛炀�帕即�常�巡慷哟蛟斐赏喜豢濉⒋虿焕玫母痔�慷印R挥�俏揖�诺募獾恫慷樱�髡匠逶谇埃�盗芬惨�咴谇埃�����攀髁⑺枷搿⒆鞣纭⒓吐伞⒄绞酢⒄郊ǖ谋旮耍���鞑慷诱蕉妨Υ蠓�嵘�M�久牵�蠹一卮鹞遥�忝悄茏龅矫矗俊�
战士们齐声回答“能!”
刘一民满意地点点头,命令部队解散。
部队解散后,高原和黄苏向刘一民简要汇报了11师部队整编情况。由于俘虏多,兵员充足,整编后的11师,兵强马壮。其中31团一营、32团四营,就是老一营、老四营每班16人,每排66人,每连238人,两个营满编都是846人。其他营每班12人,每排38人,每连146人,每营558人。各团都设有一个360人地火力支援营,一个120人的工兵连,一个120人的辎重连,一个36人的警卫排,一个12人的侦察班、9人的通讯班、炊事班。31团和32团都达到了2630人,33团2340人。加上1630人地师直属部队,全师共9230人。
听得刘一民直乍舌,11师是这样,估计12师、13师人数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这样地话,加上军团直属部队,自己的红七军团岂不是已经有3万多人了么?从遵义出发的时候还是15000人呢。到乐山变成了20000多人,怎么到成都就变成3万多人了呢?看来。干部们都跟着自己学会了,宁可磨破嘴皮子做思想工作,也不愿意放过一个俘虏兵了。照这样发展下去,再有几年,想不去南京找蒋委员长喝茶都不行了,发展壮大了的部队会推着自己去的!
在一营吃过晚饭,刘一民让王大湖、王新运把副班长以上干部的识字本收上来。一本一本认真查阅,有错字的,直接用笔批改。对识字多、进步快地,写上一句表扬话。对识字少的,写上一句鼓励话。又精心挑选出5本最好地,在每个本子地封面上用正楷分别题上“学习使人进步”、“做有文化的红军战士”、“生命地意义在于不停地追求进步”、“知识是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有文化才能动员千千万万人与我们一起奋斗”。落款都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团军团长刘一民,西元1934年元月7日晚于成都”。
批改完后,交代王新运把识字本发回去让战士们学习。要把5本最好的挂在营房门口,让战士们观摩两天。
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他地这一举动,在七军团引起了强大反响。老2营、老三营、老四营、老五营、老六营的干部战士听说后,极度不平,直说军团长不公。接下来的几天。几个老骨干营的营长、教导员,都捧着干部战士的识字本去找军团长,要求他无论如何批改,否则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不好做。弄得刘一民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办公室挑灯奋战。其他部队听说后,团长、政委、营长、教导员们都二话不说,拿出军团后勤处发下来的津贴,给每个战士买识字本和读本。全军团形成了一种比学习、比思想、比作风、比纪律、比训练、比战绩的风尚。
以后红七军团以及由它衍生地部队就形成了个传统,只要刘一民来部队,在汇报检查结束时,必然会捧出一摞战士学习笔记。让他批改。
当然。刘一民批改的这些识字本,战士们都很珍视。终生保存。特别是刘一民给六个老骨干营干部战士批改的识字本,后来成了收藏界追捧的无价之宝。其中有几个著名烈士,牺牲后胸口贴身保存的就是刘一民批阅的识字本。这些识字本都进了军事博物馆。
整整一下午都在陪同刘一民检查地黄苏,回去后在日记本上写道:“军团长的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我。特别是他批改战士识字本时严肃认真的形象,从此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鼓励我、鞭策我,促使我更好地工作。我敢断言,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将领会向军团长这样督促战士学习的。他代表了我们红军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形象。”
回到卫戍司令部后,刘一民叫来蔡中和冯达飞,取出他从通道就开始写的《红军步兵训练手册》,让两个人拿回去翻阅、提意见。
二天早上一大早,蔡中和冯达飞就来找刘一民了,蔡中说应该马上印发部队对照训练,冯达飞表示同意印发部队训练,但是如果让他主持组织部队训练,他担心完不成任务。
刘一民不解,问为什么?
冯达飞说这本册子比他见过的所有军校教材都先进的多,许多东西如步坦配合、防毒等,他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实践经验了。因此,他要求与刘建立换工作,他去当师长,让刘建立来做这个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