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改朝换代,建立大明(第1/1 页)
现在大明也要开国了,对这个有二心的混账,咱要不要学汉高祖? 算了,刘夫子如果真心辅佐标儿,就留给标儿吧,如果你能比咱长寿。 想到刘伯温表面上仙风道骨,实际上病歪歪的样子,朱元璋竟然忍不住笑了。 咱一顿吃两只烧鹅,他指定没有咱活的时间长,你想辅佐标儿,恐怕是很难了。 李善长出去之后,就把老朱的意思给大伙说了。 老朱是不打算当皇帝,可是三次劝进的流程还是要走。 在年前,大伙又集体劝进过一次,而且还是众位官员联名劝进。 这回李善长不再推辞,当仁不让的率先写下自己的名字。 不仅如此,在前线的徐达和常遇春不仅写了攻下山东全境,准备攻打河南的贺表。还在前线联名所有将士一起敦促老朱继皇帝位,他们也好率王者之师,平定中原。 只是老朱说自己德少才薄,坚持不收,他给大伙发放了诸多的福利,让大家过一个好年。 原本老朱一直都是奉小明王为正朔,采用龙凤年号。如今小明王死了,再用龙凤年号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所以,朱元璋虽然没有改元称帝,却把年号改成了吴元年。 年号是我国古代皇帝纪年用的名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时期。武王即位后,不再尊商朝为正朔,开始用自己的历法。 以后的周天子都是第二年改元,因为谥号都是死后才有,所以一般都称某某年。 秦始皇时期,希望大秦千秋万代,万世为君,就开始有了称号,比如始皇元年,二世三年。 汉武帝时候,因为崇尚儒家,儒家又和周礼一脉相承。 年号进一步发展,开始给自己取吉利的名字定为年号。诸如: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等等等。 受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统治者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年号不仅成为帝国统一、君主权威的标志,也是藩属国臣服的标志。 地方性政权,一旦改元,就是要关起门来割据或者是反叛的标志。三国时期,辽东的公孙渊父子几十年都相安无事,就改了个元,曹睿拼了老命也要灭掉他。 年号是皇帝统治天下合法性的象征,代表了家国天下。 老朱改元,也意味着他要自立门户了,改朝换代了。 果不其然,第二年三月,也就是1366年,在上天的一再警示和群臣的再三恳求下,朱元璋也上顺天命,下应民心,即皇帝位。 在君权神授的年代,改朝换代,不是你自己在屋里,换一身干净光鲜的衣服,说自己是皇帝那么简单,这是要有一套繁琐的礼仪。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在秦末战争的时候,项羽在咸阳的一把大火,把所有的典籍/记录都毁了,所以当时情况,无从考究。 汉高祖刘邦在即位的时候,忙着和项羽作战,他本人也看不上儒生,也没有制定礼仪。 魏晋之后,大多数是接受禅让,所以登基大典都是禅位大典。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也是个野蛮人,没有什么文化。只是在统一天下的的时候,接受百官的朝贺。 朱元璋是文明人,自然不会搭草台班子,他专门让左丞相李善长制定了礼仪。 三月初三这一日,朱元璋还带着文武百官,去应天城南郊祭天。 因为李善长要主持大局,所以汪广洋读了祭文:“为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纷争···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按照原定计划,老朱是要让小明王禅位,现在小明王死了,而且还有被自己害死的嫌疑。 小明王死后,老朱由原本的奉韩宋为正朔,变成承认元廷为正统。 由当初仇视元廷为不共戴天仇敌的义军头领,变成一个承天景命,吊民伐罪的救世主。 元廷虽然可恶,却统治了华夏近百年。 它实行了万恶的民族等级制度,把人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西夏、西域地区为第二等,女真、契丹和金国统治下的为汉人,为第三等,南宋故地为第四等,是为南人。 不承认元廷为正朔,那政权就是来自于宋,最低等的男人成为皇帝,会拉大北方汉人的归属感。 承认元朝正朔,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元朝的领土,显示出他远迈唐汉的野心。 最后老朱,还耍了个小心机:他不承认自己是反叛弑君的叛逆,而是说元朝由于他不休仁政,它的气运在群雄征伐中,已经耗尽了。 祭天结束,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 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和应天的老百姓,有德行的老年人,一起手舞足蹈的拜贺,高呼三声万岁。 在老百姓的朝拜中,由拱卫司的仪仗队引导着,到太庙追封四代先人为帝。 老朱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把册封的金册,玉玺一一呈现给先祖。封完先祖,由祷告了土地神和谷神。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