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取鲇鱼关(第1/2 页)
在马科的带领下,一万清军如同潮水般涌向晃州,幸亏他早有准备,撤退时阵型依旧整齐。
孙可望目送着马科的部队渐行渐远,并未下令追击。他只是命人向朱由榔报捷,随后便着手整顿城内的兵马。
思州的百姓见到明军归来,无不欢欣鼓舞,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然而明军却一一婉拒,新的军纪严令之下,他们不得取百姓一针一线。
再说马科,逃离明军追击后,他命人清点人马,只剩下六千余人。他心中一叹,却也自我安慰,至少没有全军覆没。
他们马不停蹄地逃向晃州,到达平溪卫和晃州之间的鲇鱼关时,暂时停下休整。
鲇鱼关的守将李大通,是洪承畴多年的亲信。见到马科如此狼狈,他连忙询问情况。
得知明军已经占领了思州和平溪卫,李大通脸色大变。 他关内的守军仅有三千余人,虽然鲇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若明军全力进攻,恐怕将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他立即派遣亲信快马加鞭,飞驰沅州,向洪承畴报告情况,同时请求马科率军进驻鲇鱼关,共同抵抗明军。
“李将军,鲇鱼关粮草不多,若你我大军合力,固然能增加几分胜算,但若明军围攻,断绝我们的粮草水源,那将是一场灾难。依我之见,我部应与晃州合兵,加强城防,以便随时支援将军。”马科说道。
李大通沉思片刻,觉得马科的话颇有道理,便不再坚持,任由马科带着兵马前往晃州城。
这鲇鱼关在贵州平溪卫东北,其旁有鲇鱼洞。有书云: “鲇鱼洞在玉屏大江右,石壁百丈,中凹一洞,碧水珠迸,大如筥箧, 产鲇鱼焉。 或曰, 洞中一石, 垂为鲇形, 故名也。”
鲇鱼关位于一处险要山峰上,坐北朝南,背靠舞阳河,南面正是平溪卫到晃州的官道,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如果大军要从官道经过,就必须先攻下鲇鱼关,否则从关上发射火炮,大军必然损失惨重。
两日前,白文选率领一支小队前来鲇鱼关探路,偶遇一位上山砍柴的樵夫。樵夫得知眼前之人是大明巩国公,连忙下跪行礼。白文选亲切地将他扶起,询问起鲇鱼关的情况。
樵夫恭敬地回答道,这山中隐藏着一条小径,虽然崎岖不平,却能直通鲇鱼关的北面。途中有一段险峻的悬崖,需要借助绳索才能攀越,因此鲜为人知。他之所以知晓此路,是因为自己长年累月在这山林中砍柴、采药,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白文选深知这可能是突破鲇鱼关的关键。他沉思片刻,便决定请求樵夫作为向导,自己带领一队精锐,沿着这条秘密小路悄无声息地接近鲇鱼关。
同时,他迅速传令给张明志,命其在山下展开佯攻,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为小队的秘密行动创造机会。
张明志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调动兵力,准备在山下制造一场声势浩大的假象。
随着夜幕的降临,白文选带着百十精锐之士,在樵夫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山林。月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他们身上,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保护色。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密林之中,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生怕惊动了四周的鸟兽,更怕被敌人发现。
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悬崖之下。面对着几乎垂直的峭壁,白文选和勇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互相帮助,利用绳索和钩爪,一步步攀上了悬崖。
不时有人一脚踩空,掉下舞阳河中。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爬到山顶,只剩下了八十几人。
随着晨光的渐渐明亮,白文选和他的小队已经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鲇鱼关的北面。他们隐蔽在一片密林之中,观察着下方的敌军营地。营地中,士兵们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攻击毫无察觉,依旧按照日常的节奏忙碌着。
白文选轻声下达了命令,小队成员迅速分散开来,各自找到了最佳的攻击位置。他们携带着火绳枪和火药,准备在最佳时机发动突袭。
就在此时,山下的佯攻开始了。张明志率领的部队发出了震天的战鼓声和呐喊声,似乎要对鲇鱼关发起全面进攻。敌军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了山下,营地中的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迎战。
白文选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挥剑指向前方,小队成员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利用地形的优势,迅速接近敌军营地,同时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火药。一声声巨响在敌军营地中响起,火光和烟雾瞬间弥漫开来,敌军陷入了混乱。
趁着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