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并将他的画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大明第一功臣”。能逃过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屠刀,不得不说,这跟徐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又是怎样做的呢?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人采取的方式恰好相反,他们把这句话颠倒了一下,变成了“严于待人,宽以律己”。对自己很宽松,什么都能做,做了坏事也从不感到羞愧,但对别人却要求极严,犯一点错误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点小事对不起自己就喋喋不休。
“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却用常人的标准对待自己。像这样的人,他交不到几个朋友,做起事情来,也很难跟别人顺利地合作。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做“恕人”,只知道用最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最宽松的标准对待自己。这是一种严重自私自利的体现。为什么不想想,你有什么资格这么要求别人?又有什么资格如此放任自己? 。。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
一个这样的人,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一旦境遇不顺,就会抱怨别人对他怎么不好,社会如何不公。受到一点委屈,就会大呼小叫。社会上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觉得全世界都是凶手,全都对不起他。他们永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眼睛盯在别人身上,从来不反思,到头来吃亏的,肯定还是他自己——长此以往,将没有任何人喜欢他。即使是一个深爱他的人,也终将离他而去。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凡事身体力行,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攻不克的难关!另一方面,当我们遇到别人陷入困境中,而自己又可以举手帮助的时候,切不可袖手旁观、做冷冰冰的无情路人。如果自己确实有能力,就尽量伸手扶一把;没能力帮,也尽可能分担他人精神上的痛苦。今天我们能感同身受,给予别人最大的支持,明天当我们落难时,他人就会慷慨解囊,以同样的真情回报我们。
为人处世的要点就在这里——以责人之心责己,就会减少很多过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可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不应该总是去抱怨别人。如果你总是抱怨别人,就请先想想自己又是怎么做的?不要只看见别人眼中的刺,而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横木!请将心比心,对别人多点理解与宽容之心!
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坏处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给别人的恩惠和帮助,不要挂在嘴上念念不忘。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时时反省;别人对我们的帮助不能忘记,而对不住我们的地方,需要有一颗体谅之心。
他是一个孤儿,曾经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
第一户人家从五岁到八岁共养了他三年,后来他们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便将他送了人。他不肯走,结果被养父母打得浑身是伤。实在挨不过了,痛不过了,才断了回去的念头。
第二户人家养了他五年,到十三岁那年,还是被狠心的养父母送了人,原因是他们收养了自己亲戚家的一个儿子,好过这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
他还是不想走,哭着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别赶我走,我一定会听话的,我会做很多事来养活自己的,只求你们别赶我走。
最终他还是没有被留下来,又去了第三户人家。
第三户人家只养了他一年,就因为不愿意拿钱供他上学,而将他赶出了家门。
已经习惯了被人抛弃的他,居然再也没有了哀求的欲望,只想早点逃出牢笼。才十四岁,他就成了街头的一名流浪儿。
刚开始,他只能从垃圾桶里捡些剩饭吃,后来他结识了一些流浪儿,于是便跟着他们一起卖花,给人擦皮鞋,还四处捡破烂。困了就睡在下班的商店门口,第二天天不亮便被商店的主人用脚踢醒。
过了六年流浪生活后,他去了一家建筑公司当泥水工,算是有了一份正当工作。他用那点可怜的收入报考了夜校,获得自考文凭的那年他已经22岁,顺利进入一家公司当起了推销员。
还有什么苦他没有吃过呢?正是由于他能吃苦,他的业绩很快便排在了所有推销员的前面。他当上了销售部经理。
再后来,他开起了公司,当上了老板。有了钱,也就有了房子、车子,凡是应该有的也都有了。
他什么也不缺了,唯一缺少的就是父母亲情。他决定将他的三对养父母都接来与他同住,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完全能够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