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1/4 页)
了,送到京城,审讯完毕,竟然判了死刑,拉出去砍了。 现在的孔有德很麻烦,他虽然占据了登州,但也就是个县城,且还在明朝腹地,上天没路,下地没门,渡海没船,基本是歇菜了。 但非常难得,孔有德同志很乐观,他非但没有走,还干起了大买卖,找来了当年的同事李九成、耿仲明,陈友时,还拉上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并广泛招募各地犯罪分子,扩编军队。 更搞笑的是,他们还组织政府,开始封官,封到一半,发现没有官印,还专门抓了几个
刻印章的,帮他们刻印,很有点过日子的意思。 '1659' 当然,他们在百忙之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主业——抢劫,原先只抢个把县,现在牛了,
统筹抢劫,分兵几路,从登州开始,沿着山东半岛去抢,搞得民不聊生。 崇祯决定,解决这个问题。 但新任巡抚谢涟刚到任,就发现,在围剿孔有德之前,他必须先突围。 孔有德同志手下这帮兵,打后金军,只能算是凑合,但打关内这帮人,实在是绰绰有余,
谢涟到达莱州之后,就被围了。 但孔有德攻城的水平明显是差点,双方陷入僵持,你进不来,我出不去。 朝廷倒真急眼了,听说新到的巡抚又被围住,立即增兵,两万多人,直奔莱州。
孔有德听说朝廷援兵到了,也不含糊,加班加点地攻城,现炒现卖,拉出了登州城里的大炮,猛轰城头,竟然轰死了新到任的山东巡抚(谢涟是登莱巡抚)。 谢涟虽说打仗没谱,还是比较硬的,死撑,等援兵来。 他等来的不是援兵,而是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消息。 围城的孔有德派出了使者,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表示,希望谢大人开恩,愿意投降。 听明白了,不是要谢大人投降,而是要谢大人接受投降。 这是个比较搞笑的事,深陷重围还没投降,包围的人倒要投降了,鬼才信。 谢涟信了,因为形势摆在眼前,朝廷援兵即刻就到,孔有德是聪明人,投降是他仅存选择。 他决定亲自出城,接受投降。 谢大人到底还是知识分子,他不知道,孔有德同志虽然是个聪明人,却是个聪明的坏人,从他反叛那天起,就没打算回头。 时候到了,孔有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亲自在城门迎接。谢巡抚很受感动,带着几个随从出城受降。 为示庄重,他还去找莱州总兵,让他一起出城。 总兵不去。 不但不去,还劝谢巡抚,昀好别去。 跟谢涟不同,这位总兵,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比较了解兵油子的特点,认定有诈,坚持不去。 保住莱州,就此一举。 接下来的过程很有戏剧性,谢涟出城后,受到了孔有德的热情接待,手下纷纷上前,亲密地围住了谢巡抚,把他直接拉倒了大营。 一进去,就变脸了。 孔有德的打算是,先把谢巡抚绑起来,当作人质,然后又把随同的一个知府拉到城下,逼他传话,让里面的人投降。 '1660'
这位知府表示配合,到城下,让喊话,就真喊了: “我死后,你们要好好守城!(汝等固守) ” 按常规,此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贼兵极其愤怒,残忍地杀害了知府大人。 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知府大人固然有种,但更有种的,是那位不肯出城的总兵。 他听说巡抚被人劫了,知府在下面喊话,二话不说,就让人装炮弹,看准敌人密集地区,
开炮。 敌人的密集地,也就是知府大人所在地,几炮打下去,叛军死伤惨重,知府大人也在其
中,壮烈捐躯。 虽然巡抚够傻,好在知府够硬,总兵够狠,莱州终究守住。 但孔有德还是溜了,赶在援军到来之前。 这么闹下去,就没完了,崇祯随即下令,出狠招,调兵。 照目前情况看,要收拾这帮人,随便找人没有效果,要整,就必须恶整。 所以,他调来了两个猛人。 第一个,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浙江金华人,文官出身,但此人性格坚毅,饱读兵书,
很有军事才能。 但更猛的,是第二个。 此时的山东半岛,基本算孔有德主管,巡抚的工作,他基本都干,想怎么来怎么来,看
样子是打算定居了。 而且此时他的手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且很有战斗经验,对付一般部队,绰绰有余。 所以派来打他的,是特种部队。 崇祯五年(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