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页)
无线电兵:对上、对下各一人,对左右观各一人,收听云顶岩(侧观)
报告之偏量一人。
……
指挥所被称作炮阵地的“发动机”。
上述文字表明:这大概算得上是一台各部件精密分工、各分工精密组合的能够产生大功率快转速高效率的“发动机”。
五、诸元准备和射击方法
这次对敌炮兵的歼灭射击,多采用了精密法准备诸元。在条件可能的
情况下,能够修正的均进行了修正,因此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保证诸元精
度。
试射采用偏差法和夹叉法交替进行。据我们体会,远距离隔海作战,
除对生动力量射击外,勿论采用何种方法,准备诸元最好都进行试射,后
转为效力射较为适宜,特别我们现在很在很多情况下准备诸元条件不具备,
试射更为重要。
效力射是采用一个方向,一个距离,用急促射和等速射交替进行的。
边打边修正。 152加榴炮在全号和一号装药情况下每分钟3——4发是适合
的。
《军事大辞典》解释,“精密法”即“以同一坐标系统的控制点为起始点,使用较精密的测地仪器进行测量,并用计算法整理成果的方法”。
“解释”绝对正确。但无疑等同白解释,尤其是对同我一般的“炮盲”们。
请教多位“老炮兵”,大体搞懂了用“精密法”决定诸元的步骤。首先,测绘分队于战前要依据国家公布的大地控制点对战区进行测绘计算, 建立精确的战区“坐标系统”。说白了,凡金门岛上特征突出的物体,如某山峰上的大圆石、松树,某高耸烟囱,某灯塔塔尖,某建筑物上的旗杆等等,均被标定了准确的坐标,构成一张可覆盖整个金门的“坐标网”。然后,发现一处军事目标,只要以“坐标网”中的某个“接近点”为依据,测出它们之间的方位距离等,便可求出目标坐标,将其准确标定。 此法在作业中精度甚高,坐标误差一般不会超出5米,因此,炮战中为双方所广为采用。
理论上,有了精确的目标坐标,便可求出精确的射击诸元。再针对各种干扰因素将会造成的误差,在图上计算修正,把修正后的诸元赋与火炮,便可直接对目标进行效力射了。而其实不然,因为对有些干扰因素会造成的“误差量”实战中无法精确掌握,不可能在图上尽善尽美修正,所以为求得最佳诸元,运用“精密法”还须经过试射。
“偏差法”试射很好理解,即对炸点根据其偏差量进行修正,直到交会的炸点和交会的目标点重合为止。“夹叉法”试射多用于遮蔽目标。两发试射弹对目标形成一发远弹一发近弹的现象称“夹叉”。第三发试射打“夹叉”距离的中间位置,称“折半夹叉”,如仍未命中目标,第四发再打“折半夹叉”的中间位置。即“折折半夹叉”。这样,很像把一根绳子不断地对折下去,何时与目标点重合何时为止。
试射,筛出了效力射诸元。按炮兵规则,实战中对这个诸元仍要前后左右作极小的适度微调。鉴于此役的作战距离已经过长,用绝对同一的诸元打仍会产生相距数十米的射弹散布,再调整,火力必然更加分散,效果显然不会很好。因此,应该大胆地违反书本规则,只要认准了试射所获诸元是正确的,就铁下心不再作任何修正,坚持用“一个方向,一个距离”猛擂下去,力求“八九不离十”的效果———围绕目标的十几个炸点中有一至二发靠近弹或命中弹。
炮兵射击,实在是一个复杂严密,需不断地去粗取精,精益求精的过程。
六、射击效果、弹药消耗
我炮兵于×日下午4时29分至6时25分,先后开始对金龟山508、509目
标试射后转入效力射, 整个射击到19时结束,持续2小时27分,共消耗各
种炮弹1987发。
射击后,敌阵地当即有三处起火,并有半个月未见任何射击活动。只
在夜间发现有数辆汽车运动。
可判断,歼灭目的基本达到。
看完“战斗总结”,我的第二读后感是:哇,这辈子幸亏没有当炮兵。
我从小粗枝大叶、 马虎无序得出名,做算术题多添一个0少列一道算式把加法看成减法把小数点点错位都是常有的事。 如此粗疏, 如开大炮炸点偏差恐怕要以“公里”为单位修正才成。
于是,我便愈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