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
4月21日,比特再次带着样品来到郑州,从街上买来几份河南报纸,逐一拨打新闻热线电话,约请记者。
《大河报》一位女记者最先到,当她得知比特给其他媒体也打了电话,就说除非只给她独家采访,她才做报道。比特当即拒绝,认为媒体报道多多益善。现在回想,比特有些后悔,因为首次接触媒体,不知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失去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大河报》的支持。
在另外两家媒体记者的陪同下,比特再次来到卫生厅,食品监督检验所仍然不予受理,亦未告知首次举报结果。比特找到卫生厅监督处,赵姓处长当即给鹤壁方面拨打电话,要求厂方速来辨认产品,但在此后的10天之内,比特多次询问均被告知水厂并未来人。
咨询律师后,比特明白,如果卫生厅行政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当,可以行政诉讼。于是,他在郑州租了一间城中村的房子,搬进那3桶水,于8月14日状告河南省卫生厅行政不作为。
在等待开庭传票的时候,比特接到赵姓处长的传呼,希望比特去郑州面谈,意思是私了,可以补偿。比特没有答应,他觉得这是炒作个人和公司的大好机会,必须将水厂和卫生厅作为垫背的。
但是,在郑州金水法院开庭的结果,比特败诉了。按他的话讲,此间卫生厅已经做好相关的证据补充工作,更因这是比特首次走上法庭,紧张让他将律师所嘱忘得一干二净。尽管比特提起上诉,仍然败诉。
《百姓周刊》刊发《谁把虫子放进了罐装矿泉水桶?》的特别报道,附于其后的“百姓观点”《水至清则无“虫”》,作者厉学不无担忧地说:昨天喝出鱼钩,今天喝出虫子,后天会不会喝出癞蛤蟆来?为此,我们需要感谢那些“至察”之人,至清之水鱼都不能存活又哪来的虫子?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又怎能不“鱼虫混杂”。
2001年,“3?15”打假维权日,仍不甘心的比特在市政府组织的大型打假投诉活动中,又将水拉了过去。比特称,当时他虽然无法左右官司结局,但却非常想利用这个事件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将自己推向市场,推向百姓。”
次日,《濮阳日报》以《专业打假公司浮出水面“比特智业”发誓学习王海》为题,报道一家号称“比特智业”的公司在市工商局现场投诉台附近向行人宣布:该公司从即日起将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为主要业务,做濮阳市打假“第一人”。
但在此时,比特已经落魄。由于官司,无力顾及公司业务,生意已经停止。其间,比特老家一堂弟的孩子因车祸被撞死,肇事司机被抓获后又莫名被放,孩子尸骨未寒,埋在坟里的尸体一夜之间头颅被人割走,为此比特携死者家属四处奔波8个月,仅往北京上访就多达十几次,积蓄全部花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冲动的惩罚(2)
比特所做的这些事情,让他一时陷入家人朋友的口水之中,认为他是瞎折腾,不务正业。确实如此,东奔西跑,到处花钱,比特把家里的正经生意给耽误了,好多的老客户也给丢失了。
回望来时路,比特觉得,对其个人而言,既然选定策划这条路,必然要冒险的,因为缺少经验,才走了不少弯路,但经过了,失败也是收获。至少这起事件,让他从濮阳走向省会,让他学到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还知道了媒体的喜好,为他此后的“作秀”之路做了很好的铺垫和预演。
2001年7月11日晚上,心力交瘁的比特怀揣借来的400元钱,出走河南,独闯深圳。
记者有话说:比特作秀的原动力
桶装水中的活虫,虽非比特所为,但借此炒作矿泉水,证明水质之好,似乎只有比特才能想出。但是,这种反常至极的噱头,终究令人不敢接受。试想,谁家敢用会养虫子的矿泉水,虽然可能富含营养。水厂的断然拒绝则是证明!
当时的比特,并不知“作秀”一词,但他知道“炒作”的含义。利用活虫炒作水质之好,这是比特为矿泉水厂招商引资的最初想法,但是这条活虫却给了比特一个致命的打击,让其败走麦城。此后,衍生的官司以及学习王海打假等一系列动作,让其抗争的利益受了损。但这,已经脱离最初的利益轨迹,转向他个人扬名的诉求,似乎这更接近于比特的作秀天赋。
在常人眼里,比特当时已经失去事业小成的光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次失败的策划。但是,比特对此事件的认知并未停留于此,认为更多的是收获,是这一事件促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