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页)
刑祛付蓝希�趺词碌饺缃窬统闪怂�牟皇恰�
“现在说这话又有何用?”孙中山也是一腔的愤恨。
柏文蔚连忙打起了圆场,“大元帅,现下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守住南京,等候皖军的支援。”
孙中山听到这也是心中感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安徽方面能派出援军吗?”杨洪森可是开了很多坑。
柏文蔚道,“皖军号称有20万之众,但是装备齐整的约有6万人,在江西皖军投入了10个团,在湖北投入了5个团,在河南投入了6个团,目前的情报显示杨洪森的皖军主力正在津浦线与北洋军作战,能增援的部队恐怕只有预备队了。”
“那么南京现在能不能守的住,能坚守多长时间?”孙中山再一次问道,他对杨洪森还抱有最后的幻想。
“元帅,恕我直言,若想坚守南京,首先应当升任王天培为南京卫戍司令,接管南京城防。二是立即下令讨伐程德全。”柏文蔚为此作了进一步说明。王天培的皖军第9师有近8000之众,该部装备好,素质高,士气壮,战斗强,且军纪严明,这是其它起义部队不能比的,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忠诚度高,他们绝对不会出现临阵倒戈的情况。抓程德全是这家伙太不是玩意了,到处拉拢苏军高级将领挖革命军墙角,更可恨的是这家伙居然挖到他头上来了,这种人最好抓起来一刀宰了。为了坚定孙、宋二人抓程德全,柏文蔚特别提醒道,“玉琨早先有言,程德全反复小人不可信任,应当立即予以讨伐。”
孙中山没有说话,程德全人格方面是有一些问题,但是他作为旧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在江苏颇有影响力,“将他驱逐即可,你们看呢?”
宋教仁道,“我看可以。”
孙中山、宋教仁随即请程德全到元帅府,但提前收到消息的程德全出逃上海。
经过一番民主推举柏文蔚当选为先一届江苏都督,王天培升任南京卫戍司令,柏文蔚将王天培的第9师调入南京城内驻守,为此王天培找到了柏文蔚。
王天培对柏文蔚升他作南京卫戍司令没有意见,但让第9师驻防南京他有异议,王天培对于接手天保城防务的苏军极不放心,所以坚决要求将驻防天保城的任务交给叶盛祥团,柏文蔚同样清楚天保城对于南京城的重要性,最后他采纳了王天培的建议。
在安徽,杨洪森关注着地图,飞快的计算着利害得失,在他看来南京让孙中山占着,简直就浪费了这块风水宝地,如果这块地皮的主人换成他,那么第二个朱元璋就要问世了“可惜了?”
鉴于南京的危局,杨洪森电请孙中山、宋教仁,将元帅府移至安庆,因为南京实在是太危险了。但孙中山下定决定,不到最后他坚决不离开南京。
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就在这个时候,南线的浙军与北洋军沿宁沪线杀向南京,沿途苏军纷纷投降。北线冯国璋一部渡江抢占了大胜关,坚守大胜关的苏军未战先怯,大部投降,致使安徽与江苏的交通线被切断。
第二十五章 原则性问题
第四章
安徽与江苏的交通线被切断这是坏消息吗?不,对杨洪森来说这不是最坏的消息。
他第二次电请孙中山到安徽,同时,将驻扎在皖南的战略预备队投入到了江苏战场。
孙中山本拟定前往安庆,但是国民党人多不愿去安徽,安徽是社会人民党的地盘。
社会人民党与国民党的核心都是“三民义主”,但是在“三民主义”的理解和认知方面存在的重大分歧。
国民党人指责社会人民党为“修正派”,社会民党人民党人指责国民党人为“改组派”。这种矛盾在革命前夕并不激烈,随着讨袁革命开始后,双方的矛盾逐渐开始激化。
在南京,孙中山对王天培的极度信任,导致了苏军将领的不悦,程德全被驱逐后,江苏都督这个位置让两党之间矛盾加深。
苏军将领何鸣海举张尧卿出任临时都督,自己担任总司令。
王天培向孙中山进言,“张尧卿在军中并无根基,而何海鸣为一文人,不懂军事,何海鸣为总司令,太过儿戏。”
可是,何海鸣是位革命精神很强的人。自独立以来,凡不肖军官一律剪除尽净,无稍绊碍。从都督以至排长,皆系坚决果敢之士,万众一心。孙中山对于对大局考虑,任命苏军中威望极高柏文蔚担任江苏都督,由何鸣海担任总司令,王天培担任南京城防司令。
国民党人认为孙中山太过信任杨洪森,总之,他们不信任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