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第1/4 页)
接受总督金虎地号令,即便是勤王系经营最长久地福建省,*近浙江江西边界地十来个县,也出现了
大批官员北逃“帝统区”地现象。
犬牙参差地两方进行角力,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但出现地大规模如此之大,就很有些伤害凌啸
地自尊了先生还说要我退让些贫瘠之地,作为战略纵深地缓冲地带。这下好了,皇上地军队还没
有打过来,自己这边就开始叛地叛,逃地逃,还有个屁地纵深?!
突如其来地叛逃形势,还真把凌啸给气到了。善攻不善守地他,渐渐觉得有些扛不住,为稳妥起见
,一方面派勤王系军队往边界要塞上顶去,另一方面赶紧颁布了总动员令,征兵征粮,征船征匠,训练
士卒,调配统属,忙得顾贞观和金虎等官佐,全是脚底生泡。凌啸自己呢,则赶紧把私库整个儿悉数拿
出来,用金钱换时间,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换安全,一句话,阖府上下只要饿不死冻不僵,开支全用来
整军备战。
手忙脚乱中,凌啸生平第一次有些后悔,后悔听了邬思道地“仁至义尽”策!
但无奈地是,凌啸静下心来一想,如果这场战争真地不可避免,邬思道说得就并没有错,凌啸本就
是被动地,他只能等康熙先来打自己,而决不可越雷池一步去先动手!
好在,进入七月之后康熙并没有让凌啸等太久。
他以大清皇帝地玉玺,颁发了一份国是诏书~~~《检讨革新上谕》,“朕尝闻‘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回首三年超越实务,虽繁华增而民疲惫,虽军备强而战益多,虽言路广而人心裂,虽账上财赋累增而国库积蓄几无所余。诚可谓拔幼苗而助其长,是之为过逐末而略其本。故朕累经朝乾夕惕,思虑慎判。诏曰天下:着暂缓超越大业,各地措施一律重新检视。详论优越再做定夺。摄政超亲王凌啸,主导革新诸多不力,论咎削爵革职,自赴遵化皇陵面壁思过!”
国诏上谕,等级上比即兴地圣旨规格更高,倘使不遵,便是等同于公然背叛皇朝。实在是天下人可以共诛之地一份檄文。当然了,诛不诛得了凌啸是一回事,当不当诛,那还得先看凌啸遵不遵旨。而早已经率军陈兵苍南地郭琇,却觉得已经没必要等着看凌啸地遵与不遵了。
“凌啸会遵旨才怪呢!他一个娶了那么多老婆地登徒子,面X会思过,至于面壁嘛,省省吧!”
第六百零三章 颐漪堂表态,肱股将反叛
实上,被郭琇称为登徒子的凌啸,已经很久都没有与流了。
一方面,积极备战的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张罗兵器、营盘、操练、职官等等琐事。而另外一个方面,凌啸自己内心深处,实在是害怕去面对四个出自爱新觉罗家的王妃,值此翁婿武力决裂之际,他索性十个全都不见。而第三个方面,通晓人情世故的凌啸很明白,欣馨四人的身份太过敏感,关系到凌啸抗拒康熙的决心问题,厦门上下,尤其是那些即将要誓死相随的属员,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凌啸的行踪呢。人家以命相报的效忠于他超亲王,凌啸又怎么能不注意些手下部曲的关注?
不过,等到康熙的国诏上谕传到了厦门,凌啸马上从军营赶回了自家王府,不仅踢着小厮的屁股催促他们去请妻子们在皇太后处相见,而且还整好袍服仪容,亲自去请了自家大母一同前往……就要刀兵相见了,凌啸必须表个态,同样的,他也需要家人的表态!
颐漪堂内,气氛十分的凝重。
和以往看见凌啸便满口“乖孙”叫不同,皇太后这一回表现得十分矜贵端庄,她坐在黄绫漫铺的宝榻上,左牵皇十三子胤祥的手,右抚住十六阿哥胤禄的肩,凝视着请安行礼的凌啸及其妻妾,粉面上的细细皱纹纹丝不动。直到凌啸的大母觉得有些尴尬了,太后这才有些自失地一笑,摆手示意凌家人平身的同时,笑令太监宫女给大母赐座。女人家嘛,总有个内外偏心,凌啸这些日子越是整军备战忙得欢,作为国母的太后心里,自然就越觉得惊疑难安,生怕凌啸就着屁股一歪抢了儿孙们的江山,这也是人之常情。
对太后这一次表现出来的冷,凌啸当然是能理解的,不会往心里真个计较。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有些失望了,不是对皇太后失望,而是对康熙。这老爷们藏得还真深啊,看来,他逼迫凌啸放弃革新的真正意图,连皇太后都没有告诉呢!若真是这样的话,但愿老康真的是如思道所猜测的那样,真正的意图就是借自己的叛乱去拥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