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通史观后感 > 第155章 申包胥的‘复楚’约定,能否拯救楚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155章 申包胥的‘复楚’约定,能否拯救楚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第1/4 页)

目录
最新仙侠小说小说: 洛途寻道穿个越!咋还成仙了问道修真神秘复苏之诡墨灵虚之轮我是阴差,要阳寿干嘛?天衍纪行诸位,皆随我出剑!他这么贱,真是修仙之人?苍生经凡骨剑修炼命长生洪荒:我,焰中仙,可合成万物探仙踪之回家计划丹心逆天高手下山:七个师姐宠爱我!七界新传落雷修仙剑指燕云我修混沌决

话说伍员在随国南部驻扎了军队,派人给随侯送了一封信。信中大概说道:“周朝的子孙在汉川地区,几乎被楚国吞噬殆尽。现在上天保佑吴国,来惩罚楚国的君主。如果你能交出楚国的君主珍,与吴国建立友好关系,那么汉阳的田地就全部归你。我们的君主与你世代为兄弟,一同效力于周室。”随侯看完信后,召集群臣商议。楚国的大臣子期,长的和昭王非常像,他对随侯说:“事情很紧急了!我假装成国王,然后让你把我献出去,这样国王才能免于危险。”随侯让太史卜一卜吉凶,太史呈上的繇辞说:“平必陂,往必复。故勿弃,新勿欲。西邻为虎,东邻为肉。”随国的君主说:“楚国是旧的盟友,而吴国是新的盟友,鬼神已经提示我了。”于是他派人回绝伍员说:“我们国家依靠楚国作为盟友,世代都有盟誓。楚国的君主如果真的来了,我们不敢不接纳。但现在他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请将军您明察!”伍员之前听说昭王可能已经逃到了郑国,而且郑国人还杀了楚国的世子建,仇怨还没有得到报复,于是他率军攻打郑国,把郑国的郊外围困起来。这时郑国的贤臣游吉刚去世,郑定公非常害怕,便把囊瓦作为替罪羊,逼迫囊瓦自杀了事。郑定公把囊瓦的尸体献给吴军,声称楚王实际上并没有到郑国去。但吴军还是不肯撤退,一定要灭掉郑国,以报杀太子之仇。郑国的大夫们请求背城一战,以决一死战来求得生存。郑国的国君说:“我们郑国的士兵哪里能和楚国相比呢?如今楚国都被打败了,那我们郑国更加不行了。”于是他在国内发布命令,大概意思是:“如果有人能够击退吴军,我愿意与他共同治理国家。”这个命令在国内悬挂了三天。此时,鄂渚渔丈人的儿子因为躲避战乱,也逃到了郑国城中。他听说吴国的主将是伍员,于是请求见郑国的君主,自称:“我能够击退吴军。”郑定公说:“您退却吴军的话,需要动用多少车辆和步兵?”他回答说:“我不需要一寸的武器,一斗的粮食,只需要给我一支船桨,我在行进途中唱歌,吴军就会退却。”郑定公不相信,但是一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让身边的人把一支船桨交给他:“如果你真的能退却吴军,我不会吝啬给予丰厚的奖赏。”渔夫的儿子从城墙上滑下来,直接进入吴军,在军营前敲着船桨唱歌说:“芦中人!芦中人!腰间宝剑七星文,不记渡江时,麦饭鲍鱼羹?”

渔丈人之子被军士拘捕,被带到伍员的面前。他唱的歌曲仍然是《芦中人》。伍员听完后惊讶地问道:“你是谁?”他拿起船桨回答说:“将军难道没有看到我手中拿着的东西吗?我是鄂渚渔丈人的儿子。”伍员感到非常难过,说:“你的父亲因为我而死,我一直想要报答他,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我们能够相遇,你为什么要唱歌见我,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他回答道:“没有其他的事情。郑国害怕将军的军队,发布命令说:‘如果有人能够击退吴军,国君愿意与他共同治理国家。’我想起我先人曾与将军有过相遇,于是想向将军求饶,希望能够得到将军对郑国的宽恕。”伍员仰天叹了一口气说:“唉!伍员今天能够有这样的地位,都是渔丈人赐予的,上天如此广袤,我怎么能忘记呢!”他当即下令解围,离开了郑国。渔丈人的儿子回报给郑国的国君,郑国的国君非常高兴,于是把一片百里的土地封给了渔丈人之子,国内的人们称他为“渔大夫”。至今在溱洧之间还有一个叫做丈人村的地方,就是当时被封给他的土地。髯翁有一首诗说“密语芦洲隔死生,桡歌强似楚歌声。三军既散分茅土,不负当时江上情。”伍员解除了郑国的包围之后,回到楚国的地盘,各路军队分头驻守,大军扎营在麋地,派出人四处招降楚国的属地,并且紧急寻找昭王的下落。

话说申包胥自从郢都沦陷后,逃到了夷陵的石鼻山中。他听说伍员掘了平王的墓,鞭打了尸首,又要寻找楚王,就派人给伍员送去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你是平王的臣子,曾向他称臣,现在却侮辱他的尸首,虽然你说这是报仇,但是不是太过分了?事情到了极点必定会反转,你应该尽快回去。否则,我申包胥就要履行“复楚”的约定了!”

伍员收到信后,沉思了半天,然后对来使说:“因为军务繁忙,我不能写回信,就借你的口,替我向申君致以谢意:忠诚和孝顺不能两全,我已经年老色衰,走的路途也很遥远,因此我只能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使者回去向申包胥报告,申包胥说:“子胥灭掉楚国必然会成功。我不能坐以待毙。”他想到了楚平王的夫人,她是秦哀公的女儿,楚昭王是秦国的外甥,如果要解救楚国,那就只有去求秦国。于是他日夜兼程向西赶

目录
某魔武学园的学生我是阿古茹奥特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