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页)
面对工会的压力,未上任已先下台。现年53岁的保守政治评论家琳达曾是里根政府下的美国民权委员会的领导人之一,还曾是华盛顿研究机构——平等机会中心的主席。这机构强烈反对美国平权法案。琳达过去20年来,一直反对任何对劳联有利的政府计划或法律,比如最低工资的设定、平权法案的实施及其他对工人家庭有利的法案。作为一个西班牙语裔,琳达对少数族裔文化、语言的攻击更让少数族裔愕然。琳达长期以来攻击双语教育,认为所有公立学校只要保证孩子们能说、写、读英语就可以了。琳达还坚持政府没有责任去保护某些特别的语言和文化,这都是少数族裔社区自己的事情。因此,琳达的提名不能不惹恼了美国劳工联盟和少数族裔,最后只好以落选作罢。
总起来看,在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民族矛盾、种族差异、地区分离、身份歧视、职业歧视、所有制歧视和文化对抗在世界各个地方都仍然顽固地表现着。怎样对待人类本身与生俱来的差别,怎样面对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肤色,宗教信仰,文化遗产,政治理念乃至风俗习惯的差别和矛盾,怎样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
中国20年来的改革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主,随着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国民待遇和国民权利的问题会越来越重要的凸现出来。中国的二元社会面临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不仅仅是贫困和地区、城乡间的物质差别,更有与公民权利相关的国民待遇。中国必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
仲大军新著
《国民待遇启示录二元结构下的中国》
第八章:如何追求平等的国民待遇
1,中国企业的国民待遇
2001年6月19日,《经济日报》汽车天地栏目登出一篇文章,题目为“华晨吉利英格尔出路何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生存还是死亡?对华晨、吉利、英格尔、悦达来说,目前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猛一看这篇文章感觉有点纳闷,吉利、中华和英格尔轿车不是卖得好好的吗?怎么突然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原来国家经贸委近日发布了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上面没有这4家企业的名字,这说明它们被排除在轿车生产厂家之外。
怎么可能呢?没有轿车生产的资格怎么能生产起轿车来呢?原来这几家企业当年在注册立项时,申请的项目是轻型客车,号称“准轿车”,并不是轿车。轻型客车是和轿车不一样的,现在他们生产轿车就是违反了规定,就是偷梁换柱。这不,在密密麻麻写满224种车辆产品、无数个技术参数的公告里,华晨、吉利、南亚、悦达都没有找到他们申报的新产品和改进车型的名字。
面对这一公告,4家企业用“急火攻心”这一词来形容并不过分。可以说在这些年里,4家企业哪个不是苦心经营、费尽心机才发展到这个程度。一旦停止轿车生产,那就意味着几十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你说这些厂家怎能不恼火。
现在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这些厂家当年不直接立项搞汽车,而是转弯抹角地搞什么“轻客”?为什么这些企业要顶着客车的帽子干轿车?要是当年直接立项搞轿车不是没有今天这样的麻烦事了吗?这一问题问得好。实际上是问出了我国轿车生产的垄断实质。说白了,如果当年管理部门没有那么多限制和门槛,4家企业当然会直接立项生产轿车。只是在当时轿车生产无法立项的情况下才走了这么一条“曲线救国”的路。
责任怪谁?是这些厂家违规,还是国家不该控制和垄断?我看这一板子是要打在国家管理部门的屁股上。你设置了那么多关卡不让其他企业进入,到头来还反怪这些企业违规,道理实在说不过去。说到底这是不许阿Q革命的表现。只许你规定的几家企业生产,不许别的企业近来参与竞争,这本来就是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今天打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借口,整肃市场,排斥异己,恐怕到头来所保的那几家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厂可能还不是国外的对手。
看看这派人士的观点,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重复建设严重,资金大量浪费和闲置,为此国家治理了十几年。因此,汽车行业需要集约化经营,要形成规模才有效益。国家要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优强企业的数量将控制在十几家之内。目前这十几家企业的产量已达到全国产量的90%以上,而且中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