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1�《中印智慧的汇流》
此文原系周一良主编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一章,收入《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时改称《中印文化交流简论》。
这是一篇相当长的文章,但却只能算是综述,里面没有多少新东西。不过,对一般读者来说,它是非常有用的,他们从中可以了解中印两个大国几千年文化交流的情况。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写了下列诸节。
一、滥觞——先秦讲中印文化交流的开始,一直追溯到较古的时代。
二、大波——汉代讲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丝、纸等等从中国传入印度。
三、万紫千红——六朝在这里,我主要讲印度文化传入中国的情况,因为事实上,在这期间,印度文化影响中国,方面极广,有的也极深入。我共讲了七个方面:(一)文学;(二)史学;(三)声韵学;(四)著述体裁;(五)艺术;(六)天文算术;(七)医药。其中,“(四)著述体裁”中,有别的地方很少提到的新材料。 。。
回到祖国(38)
四、姹紫嫣红——唐代在这里,我首先列了一个中印交通年表,从武德九年(626)到长安四年(704),这八十多年是中印交通最频繁的时期。
下面我着重谈了译经方面的活动,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有名的玄奘和义净。接着我谈了这样频繁的往来所带来的文化交流方面的成果:(一)文学;我讲了传奇和变文。(二)音韵学;我讲了守温的三十六字母。(三)医学;我讲到《隋书?经籍志》中记载的印度医书,讲到《外台秘要》中的印度影响,讲到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有关印度医学理论和药材,讲到印度眼科医生到中国来行医,剥除白内障。在唐代,印度眼科恐怕在世界上是独领*的。(四)艺术;我讲到雕塑、绘画、音乐等等。(五)宗教;当然指的是佛教,我突出讲了禅宗。(六)科技;我讲了制糖术。在制糖术方面,中印两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垂千有余年。(详情见我新近完成的长达八十万言的《糖史》)(七)中国物品传入印度;我主要讲了水果。(八)印度物品传人中国;我举了许多例子。(九)哲学;我着重讲了印度哲学宗教思想的中国化问题和中国哲学宗教思想对印度的影响。我第一次提出了“佛教的倒流”这个概念。在这里,我讲了1�《道德经》的翻译问题;2�佛教的倒流;3�佛教的中国化。(十)印度杂技和幻术传入中国。(十一)印度天文历算传入中国。(十二)佛教对一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五、余音袅袅——宋及宋以后我讲了宋代开国初期同印度来往的情况。以后,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衰微,中国没有西行求法的佛教僧侣了,中印交通的一个主要方面,就从而断绝。代之而兴的是外交和贸易方面,规模都不像以前那样大了。在意识形态方面,则印度影响逐渐显著而深入,宋明理学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元代的版图空前地扩大,这当然会有利于中印交通。我列了一个简单的交通年表,可以看到在短期内两国交通之频繁。明代初年实行海禁政策,永乐年间开始打破,派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当时的所谓“西洋”,今天的南洋一带都包括在里面。郑和下西洋对中印文化交流的促进是不能低估的。清代中印交通未断。
六、涓涓细流,为有源头活水来——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印两国人民都相继爆发了反侵略或反封建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两国人民相濡以沫,都有对对方表示同情与支援的举动。印度独立运动的伟人甘地和泰戈尔,都对中国寄予极大的同情。
2�《比较文学的“及时雨”》
本文原是乐黛云著《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一书的序言,收入《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时改今名。
本文不长,主要谈我对乐著的印象。
3�《婆罗米字母》
4�《佉卢字母》
这两篇都是我给《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所写的词条,介绍印度古代的两种主要字母。婆罗米字母,由左向右书写,横行。而佉卢字母则是由右向左书写,也是横行。在中国新疆考古发掘工作中,两种字母的残卷都有大量的发现。
5�《翻译》
这也是给《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所写的词条。其中阐述了我对翻译的理解或者狂妄一点说,就是“理论”。我对翻译的理解是倾向于保守的。中国有世界上最古最长的翻译的历史,理论方面也有不少建树。但是,我觉得,严又陵的“信、达、雅”仍然是平正公允的理论。现在国内外都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