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5 页)
曾国藩虽剿捻无功,但他最先提出的“河墙战法”,实为对捻军的制胜法宝。李鸿章接过曾国藩的权柄后,屡受攻讦之下,仍旧坚持清醒头脑,上奏清廷,说明曾国藩“河墙战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自来流贼最难追剿,而贼流之速,尤莫如今日之捻逆。中原平旷,万骑冲突,无可限制,日辄百数十里,或二百里,无论我军部队笨滞,力不相及,即使及贼见仗,而此截彼窜,横行侧出,贼路不穷,我力必有时而穷,迨日久追逐疲惫,为贼所乘,往往一蹶不振。自剿捻以来,十数年如一辙,虽追贼神速如僧格林沁,尚且不能成功,臣等自问万不能及,故欲灭此贼,计唯有觅地兜围之一法,臣曾屡奏及之。曾国藩始思变计,初议四镇之设,继议沙河、贾鲁河之守,本年春间,左宗棠、曾国荃又拟为臼口之围,皆欲逼之不流,蹙之渐紧也。……是目前办贼,舍此竟无良策。臣更衡量利害之轻重,与其驰逐终年,流毒江、皖、东、豫、楚各省,不如弃一隅以诱之;与其往复运(河)东济(南)、泰(安)、兖(州)、沂(州)、青(州)及(江)苏之淮(安)、徐(州)、海(州),各属均受其害,不如专弃登(州)、莱(州)以扼之。胶莱河之守不密,则登(州)、莱(州)无可扼;运河之守不密,则胶(州)、莱(州)仍不足恃。贼踪已向胶东,事势至此,机会可图,但求万全,不争一日。故臣立意必运堤与胶莱河,两防均已布定,乃可抽兵进剿,庶打一仗是一仗,灭一贼少一贼。贼智自困,而兵力不疲。明知此计至愚至拙亦至难,然不若此更不足以制贼。
李鸿章在沿海岸边和险隘处广筑长墙,水面上密布水师战船,最终把捻军限制住,使其马队丧失奔驰流动的优势。
西捻军最后的失败,正是被李鸿章等部清军包围在运河、黄河、六塘河、胶莱河所包围的四方地。战法得当,清军最终把驰突不驯的捻军绞杀于其中。
徒骇河中,当张宗禹一猛子扎入水中潜游时,不知他是否意识到,捻军昔日辉煌的战法,也是它日后灭亡的先兆。(霸气 书库 …。。)
ps:太平天国大事年表
1814年 1月1日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
1822年 2月18日 洪仁�錾�诠愣�ㄏ亍�
1828年 洪秀全第一次去广州赴试不中。
1830年 洪秀全在故乡花县官禄埗村任塾师。
1836年 洪秀全第二次去广州赴试不中。得到梁发所编《劝世良言》一书。
1837年 3月 洪秀全第三次去广州赴试不中。回家得病约四日。
1839年 9月4日 九龙之战,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8月29日 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 洪秀全最后一次去广州赴试不中。
6月 洪秀全在花县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 洪秀全、冯云山自花县出游两广,宣传拜上帝教,吸收会员。年底洪秀全回
广东,在花县开馆授徒;冯云山仍留广西,在紫荆山一带的金田地区活动。
1845年 洪秀全创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文。三合会及卧龙会众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起义。
1847年 洪秀全同洪仁�ス阒荩�视龉阒萑嗣穹纯雇夤�致哉叩亩氛��ⅰ�
8月 洪秀全至紫荆山晤冯云山,拜上帝会员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名,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均已先后入会。
10月26日 洪秀全、冯云山捣毁象州甘王爷庙。
1848年 冯云山被王作新带人抓起,下狱桂平,在狱中创太平天历。洪秀全回广东,冯云山在紫荆山烧炭工人集资营救下出狱后,也去了广东。
4月6日 杨秀清宣称天父下凡附身,此后他便有代天父传言的权力。
10月6日 萧朝贵宣称天兄下凡附身,此后他便有代天兄传言的权力。
1849年 洪秀全、冯云山自广东回到广西紫荆山区,拜上帝会会员从宗教宣传转入实际的政治造反准备。
1850年 11月4日 金田团营。
1851年 1月11日 金田起义,改号太平天国元年,封立幼主。
3月23日 东乡登极,洪秀全称天王。封五军主将,以杨秀清为中军主将, 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