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1/1 页)
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 张经在保定匆匆休息一夜,第二日就向西南而去。 他横穿无数河流。根本不需要船。 因为河北大地,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处于断流或者是半断流的处境之中。即便有些流水,但也可以纵马而过。 根本不需要桥梁。 过了杨村河之后,张经并没有去与地方官打招呼,而是按图索骥,去看滹沱河。 但是朱祁镇发现滹沱河失踪了。 对,他找不到滹沱河了。 反而找到一片涨势诡异的土地。 大旱年头,大家的禾苗要么都枯死了,要么也是病恹恹的,看上去有气无力的,但是这些禾苗长大想当的旺盛。 更诡异的是,这长得旺盛禾苗,却是与地图上滹沱河的河道相吻合的。 张经心中立即有一个猜想,心中暗道:“这就是滹沱河河道?” 有些时候,事实超出人们想象,现实比小说还不讲逻辑。很多时候事实就以极其荒谬的状态,呈现在人们的前面。 “你干嘛啊?”却是一个老头带着几个汉子远远的看见了张经一行人。大声叫道。 张经身边只有三五个随从,又没有穿官袍。 百姓自然认不出来,不过看他们有马,多少客气几分,毕竟这个时代谁家有马,就好像是后世有一辆好车一般。 就知道不是寻常人。 当然了,在北方也不算什么。 毕竟太宗皇帝将官马寄养在民间,有好几十万匹之多,直隶,山东,河南,都是养马地。甚至有河北苦于马的话。 所以这个时候我大明的马并不少见。但是一下子有好几匹,却也不多。 老头过来,带着疏离说道:“这位相公,你来做什么的?” 张经连忙翻身下马,说道:“这为老丈,我乃江西举人,正统四年科举不利,本想在京师待上三年,再考下科,却不想京城米贵,待不下去了,索性与家人南下还乡,一路上也访问古迹。路过此处,想讨完水喝。” 老头听了,连忙说道:“原来是举人老爷啊。快请快请。” 老头好像放下什么一样,变得客气起来,张经带着随从下马,跟在老丈后来,来到一个小村庄,却见这小村庄的地基垫高了一丈,想进去非要拾级而上不可。 村子前后都种着大树,大则合抱不止,小的刚刚出头,来到树荫下面,张经顿时觉得清爽了许多。 老丈也让人拎了一坛子水来。 张经与随从分了。 张经说讨碗水喝的话,也不能说是假的。毕竟长途跋涉,这样天气下,浑身都被汗水打透了。 喝过水之后,张经也不直接插入话题,而是问道:“老丈贵姓?” 老丈轻轻一笑,裂开一嘴的黄牙,似乎这些牙齿没有一点团结的精神,彼此相互排斥,露出一道道牙缝来,脸上的皱纹更是凑到了一起。层层叠叠的好像千层饼一样,说道:“小老儿姓杨。” “刚刚见那几位是老丈的?”张经说道。 老丈说道:“都是老丈的子侄辈。” 张轩一拍大腿说道:“看来老丈家,好生人丁兴旺啊。” 杨老丈有些高兴说道:“从仁宗皇帝之后,都不打仗了,日子还算太平,孩儿们都长成了,却不是我小时候,那时候兵荒马乱的,我那一辈,活下来的,也就我了。” 张经一听,就知道杨老丈大概是建文年间出生的,虽然太宗皇帝明确否定了,有建文四年,而是说是洪武三十一年到洪武三十五年。 但是老百姓可不管这个。 这一带,就是当初的战场,可不是兵荒马乱。 张经不好谈论这个,话题一转说道:“我看令子侄,似乎都带这家伙,难不成是做没本钱的买卖。” 杨老丈怫然大怒,说道:“秀才好没有道理,我好心留你歇脚,你去污蔑我家,我老杨家乃是本分人家。如何做出这等事情。” 张经哈哈大笑,说道:“说笑,说笑。只是你们都带着家伙,是防谁啊。” 张经对自己一双眼睛却是信得过的,虽然而今天下太平了十几年,但是开国之风尚有余烈,大明的士大夫,也不是什么也不懂的,专司八股。 最少张经对兵器还是很了解的,对杨老丈子侄包裹着的长条状东西,相信绝对不是木棍。 杨老丈叹息一声,说道:“那也没有办法,防着人争地。” 张经听了大吃一惊说道:“争地,朝廷没有王法了吗?难道老丈没有地契吗?” 杨老丈说道:“朝廷自然是有王法的,但是这事情,就上报到县令那边,县令也没有办法解决,官家既然没有办法,就只能我们私下解决了。” 张经说道:“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可否与我说说。” 杨老丈说道:“有什么不好说的。这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这就要从滹沱河说起了。” 张经一听杨老丈说起滹沱河,心中顿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杨老丈也喝了一碗水说道:“我们滹沱河里面的老龙王是一个不安分的,几乎过几年,就要换一个地方走水。”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