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1/1 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祝寿 塞外草长,号角连天,呜呜之声低沉的就好像是无数野兽低声嘶吼,做进攻之前最后的准备。 瓦刺十几万骑的人马,聚集在独石堡北百余里的地带之间,就在这区区百余里的地方之内,双方聚集了几十万大军。 兵力密度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 双方剑拔弩张,纵然主力之间,还没有交战,但是斥候之间的交战密度,已经比之前激烈百倍。 随着瓦刺兵马部属完毕。 双方的斥候反而纷纷收兵了。 因为双方的营地位置已经基本固定,双方都将对方的底细摸清楚了。这个时候,反而不需要无谓的牺牲了。 再稍稍整顿之后,也先一声令下,兵分数路,每一路有一两万骑兵,相距数里南下,就好像是一并大刷子一样,刷过大地,向独石堡而来。 瓦刺主力之中,数万重骑更是主力之中的主力,也是纪律最为严明的军队。每一个重甲骑兵都有仆役。带有两到三匹备马。 只有这样才能带着几十斤重的甲胄,达到快速机动的目的。 所以,虽然瓦刺出动了十几万骑兵,但是如果单单论及马匹来说,大概有三十到四十万匹马。 当然,这些马并不完全是战马。 即便如此,也是一个让大明要紧牙关,都不可能在前线筹齐的数目,也是瓦刺对大明最大优势所在。 只是各路附从部落的军阵,就不能与瓦刺相比了。 瓦刺军队的纪律严明,不在明军之下。也是作为对抗大明主力,直扑明军大营。至于各部附从部落,都是次要方位,而且他们的统兵将领,大多是部落头人而已。非是经历脱欢,也先父子两人打造百胜之师。 大明对这些军队,从来敢一打三,万余骑兵追着兀良哈数万骑跑,从来不是个例。所以也先也不用这些军队来丢人现眼,只是让他们摇旗呐喊而已。 成国公更是准备多时了。 这几日之内,成国公又从大同,山西调来两三万步卒,加强边墙一线,可以说,大明山西,河北一带主力大多都在这里。 除却京营还有一部分主力人马之外,其他边镇,估计连守城都有一些勉强了。 不过,九边百姓久经战事,对战争十分熟悉,即便人手不够,临时征召百姓上城,也足有镇守城池。 只是机动兵力,远远不足了。 成国公决计不怯战,大军出独石堡,列阵在前。 比起瓦刺大军,总体来说,明军阵型,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卒都显得严谨的多,一个个方阵,红旗林立,远远看去,如火如荼。 毕竟大明尚火,军中旗帜全部用大红之色。 而大明即便出营列阵,在广阔的草原之上,与瓦刺大军对峙,但也不是如瓦刺这般。 双方相距十余里的时候,纷纷开始歇马。 大军所有骑兵都纷纷下马。 毕竟大明战马不足,这十万骑兵,马匹即便有富裕,但也决计不能让一名骑兵有两到三匹备马。 所以,明军比蒙古人还爱护马力。 大战之前,所有骑兵最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麾下的马匹。所有骑兵都开始喂马,自己不舍得吃的粮食,此刻都与马匹分享。 很多骑兵都是用煮熟的黑豆,自己一口,塞给马儿一口,甚至自己的打了鸡蛋炒面,寻常大半年都不舍得吃一口的干粮,都与马儿分享。 这个时候,人的伙食与马的伙食相差不大了。有人甚至掏出干肉条给马吃。 不要以为马是吃素的,它只是吃不到肉而已。 只是这样的待遇,也仅限于现在而已。 因为所有骑兵都知道,上了战场能不能活下来,最大依靠,就是胯下马。掌中枪了。 大部分骑兵下马警戒。还有一不少军队,一层层的布置了防御圈,最北面的探马,就在两军中线之处,与瓦刺骑兵遥遥相对。 而在骑兵方阵北边,却是无数火铳兵,层层叠叠的列阵,一个个单薄且完整的火铳方阵,排列开来。 作为阻挡瓦刺骑兵重要的防线。 当年忽兰忽失温之战,瓦刺铁骑就是败在统率神机营的柳升手下。 对这样的阵势,并不陌生。 甚至忽兰忽失温之战前,火铳火箭等火药武器还单单装备于神机营之中,正是在这一战之中大放异彩,才让几乎所有的明军都装备了一定量的火铳,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 不过,这些火铳还是作为一种防御兵种而存在的。 外围警戒,据险而守,守护大营,防御骑兵冲击,等等, 外围火铳方阵,内里骑兵以逸待劳,方阵与方阵之间,环环相扣,几乎无懈可击,也先远远看了好长时间。 也先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他想来好几个进攻路线,随即被自己否定了。 对于骑兵来说,列阵不敌,是绝对的真理。不管是那一个朝代,面对阵势严整的汉人步兵方阵,就不要轻易进攻。 这几乎所有游牧民族的血一样的教训。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