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部分(第1/4 页)
咔П�怼6�庑┍�矶际谴笃骄�闹髁σ罢讲慷印�
当然。除此之外。大平军还有近二十万的杂牌部队分驻在京城附近,另有近百万护庄队进行着军事训练。不过这些部队也只能做些守城和后勤运输等辅助事务,在野战上用处不大。
因此就可以看出,两军的兵力和实力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不过有一点要重点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充足财力物力支撑的大平朝,他们的优势也将会越来越大。
不过在此时,在山海关、宁远、镇远这两城一关之地,清军的战略优势就是相当明显了。因为清军支援山海关是相当方便的。而大平军却难以支援宁远、镇远两城。
为此,多尔衮就拟定了以下战役计划:
对宁远、镇远两城长期围困。以吸引住大平军主力前来救援。之后就在关外平坦的战场上,充分发挥清军骑兵大集团的威力,以此来歼灭大平军的有生力量,最好能歼灭大平军的援军。
如果大平军看穿了清军的计划,不来救援,那清军当然就会把宁远、镇远两城困死。不提这样做,对大平军士气的打击有多么的大。光说在辽东和关外得到了大一统,清军就能够在山海关以及长城沿线任意一处,集中清军主力,随意入关。
如此一来,千疮百孔的长城防线简直就变成了不设防,因为大平军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兵力沿着长城一字排开。等到屡屡受到威胁的大平朝坚持不住了,只能南撤退出北京城,那么清军就能顺理成章地占领燕云地区。而有了这个战略的制高点,清军以后无论是发动南征,还是南北割据,都处在一种有利的战略态势,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如果大平军出兵救援,那么他们能选择的救援道路也只有两条:一是出居庸关,绕过山海关,从关外长途爬涉前来救援。
可是这么一来,劳师远征先不说,大平军将在关外先是受到沿途蒙古部落的骚扰,再是迎对清军的主力大军。而且在关外的大平军根本就没有后勤,粮道也得不到保证,说句到底的话,清军其实根本不需要与大平军决战,他们只要与大平军僵持,大平军最后也只能灰溜溜地撤退,更不用说撤退时被清军尾随追击了。
而另一条路就是强攻山海关。可是在山海关内,有着清军的五万重兵,更有着完备的防御体系和熟知周围地形的关宁铁骑。不说是固若金汤吧!大平军绝对做不到在短时间内攻克的。
还有一点就更为重要了。大平军也根本不知道,山海关内清军的总兵力究竟有多少?因为大平军是不可能派遣探子绕过山海关探察敌情的,就是绕了过去,也没办法把情报传递回来。
如果大平军在山海关脚下碰了个头破血流,清军就能随时派遣大军,秘密潜入山海关,等到大平军与山海关内的清军激战正酣之时,清军主力就可以趁势冲出山海关杀出,打大平军一个措手不及,以此来获得决战之胜利。(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章将计就计
所以说,多尔衮制定的整个战役计划是相当严密完备的,在两城一关地区,也确实考虑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可是在多尔衮和其他清军将领脑海中,他们却疏忽了两点,也可以说是有着两个盲点:一是汉人不敢主动出击关外草原;二是有着海路阻隔,朝鲜是安全的。正是因为这两个盲点,就为整场战役带来了相当大的变数。
不过在此时,多尔衮对于获胜还是信心满满的。可毕竟这是多尔衮执掌满清朝政后的首次大战,所以对于诸事,多尔衮还是亲力亲为,生怕有什么疏忽的状况发生。
而对于宁远、镇远两城,清军也是有着侧重点的。因为宁远城是处在盛京——锦州——宁远——山海关这一线上,所以战略地位就较为重要。虽然清军已经把宁远城给团团围住,但是万一宁远城中的大平军冲出包围圈,袭击增援山海关的清军,那就会给清军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多尔衮就把自己两位最信任的兄弟和最精锐部队安排在了宁远城。
相对于宁远城来说,镇远城就要偏上许多。但是万一关内的大平军主力,走那条——出居庸关救援辽东两城的道路,那么镇远城的清军就会首当其冲,因此,也不能说不重要。
可由此也可以看出,多尔衮对镇远城的安排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仅把最大的政敌——豪格,安排在了山海关这个最前线上。又把皇太极的铁杆亲信——索尼、鳌拜和谭泰安置在了镇远城。
而由索尼等仨人率领的部队,主要就是由两黄旗兵马和刚投顺的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