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页)
。这次排挤苏威,他干练的作风再次得到发挥。当他把苏威的“罪行”放在皇上面前后,皇上大惊,别的也就算了,他没想到他一向极为信任的大臣居然在暗地里私通突厥,孰可忍,孰不可忍?裴蕴看皇上的脸色说:“以这罪行,以律当斩。可他毕竟是朝廷重臣,所以请皇上定夺。”皇上没有说话。
第二天在朝堂上,皇上宣苏威上殿。这短短的上朝之路,苏威的每一步都是沉重的,如果他不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明年的今天就是他的忌日。他多么想痛斥裴蕴一顿,可那是绝对不行的,那样只会让自己更早的步进死亡之路。快意恩仇,那是心机不深的豪爽之士才会去做的事情,而他不是。他是个有谋略有城府的政客,只做利于自己的事;不利于自己的,就是心里再想做,也要忍下去。
苏威很有才能,历任要职,曾与高颎参掌朝政,齐心协力辅佐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被任为尚书右仆射。政刑大小,均参与筹划。文帝修订隋代典制,律令格式多为苏威所定。十二年(公元592年),有人告发他和主持选举的吏部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遂被免除官爵。此后,屡次起用,屡被免官。几经宦海沉浮的他,洞明了官场上一切世事,早养成了一种苏式为官之道和处事哲学,懂得如何在皇上喜好和自己取向之间求得平衡,也确实很有效果。可是这一次,他没想到他会摔的这么惨,因为他的对手是裴蕴,比他更懂得讨皇上的欢心,心比他更狠。他,当然只能趋于下风。处于下风自然有处于下风该有的态度,现在一切的证据都对自己不利,自己又没有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因此在皇上面前对这些只能一字不提。苏威在这上朝的短短几百步之间,心里已铁定了面见皇上扳回自己死棋的方法——置于死地而后生。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十九节 苏威之罪3
苏威近乎蹒跚的来到朝堂,先看看皇上的表情,只需一眼,他就明白自己求生的希望有了几成。苏威对皇上行跪拜礼:“罪臣——苏威拜见皇上!”皇上面沉似水,说:“苏威你可知罪?”
苏威此时已是老泪纵横,哽咽着说:“老臣死罪,罪不可赦!老臣死不足惜,只是辜负了皇上对臣的一片信任。这些年臣身居高位,不但没有为皇上排忧,为民解难,反而做出这么多对不起皇上的事情。臣现在不敢奢求皇上宽恕老臣,只求一死以报多年以来皇上对老臣的厚爱和信任!”说完以头扣地,响声整个朝殿都听得清楚,头上立刻流出血来,和鼻涕眼泪汇到一起,整个老脸都变了形。如果不是众臣们和他共事多年一直与他朝夕相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被带上朝殿,谁会把眼前这个可怜的老头儿和那个平时令人敬重的纳言苏威联系到一起?苏威还在痛哭,周围的官员没有一个敢说话的,都紧张的看着皇上的脸色,看他怎样处置。
可是皇上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苏威的哭声慢慢止住了,大殿上一片沉寂,似乎是时空在这一瞬间凝固住了。这一刻皇上想了很多,樊子盖在不久前生了病,至今还不能上朝,宇文述这几天也总觉得身体不舒服,身边他信任的大臣都在离他而去,那么这个已经八十高龄的苏威,在世上的日子又能有多久?终于,沉默着的皇上开口说话了,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说:“你这回犯的是私通突厥,本应是死罪。念在你已年高,且以往功勋卓著的份上,不忍杀你。今饶你一命,但活罪难饶,革去你父子三代一切官职,永不录用。”一向为世人以残暴著称的隋帝杨广,其实也有他温情的一面,早在第三次东征的时候,他在诏书里说高颎愎狠而无智谋,使士兵死亡的人很多,来不及埋藏。今遣使人分道收葬。设道场祭奠。这话虽有收买人心之嫌,却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道德取向,他对高颎的不满之一,就是高颎用兵时的心狠、草菅人命,虽然他所做的事正和高颎殊途同归。
听到皇上的宣判,苏威又忍不住开始哭泣,对皇上行了一个大礼说:“谢陛下不杀之恩!”然后,战战危危的起来,顾不得拭去脸上令他狼狈的血泪痕迹,转过身去默默的向殿外走去。一向看皇上脸色行事的裴蕴见皇上已发话放了苏威,也不再多事了,其他的人当然更不会多言。苏威出了大殿,秋风已起,仿佛在哀叹老人的曲折命运。苏威抬起头来看看苍茫的天空,回头再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大殿,心里感慨:刚才将要进去时还在担心自己能不能活着出来,没有别的想法;现在真的保住了性命,可落得这样的结局就是如此的不甘心,可是以自己八十高龄的岁数,还能和以前一样有起用的机会吗?其实人活到这岁数也没必折腾什么了,可怎么对得起革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