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
………【第三十六节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民间秘密结社。甲午战争后,各地反教会斗争接踵而起。义和拳遂成为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重要组织形式。
义和团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练拳术,吸引群众。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旧式交通运输工人、和尚道士、散兵游勇,也有少数封建知识分子、中小地主和官吏,还有地痞、流氓卷入。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信奉的神祗除佛、道以外,还有小说、戏曲、民间故事中的神怪的人物。义和团散发各种传单、揭帖,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还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1*9年在美国示意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在袁世凯的*下,山东义和团实力遭到重大摧残。清政府官员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主剿和主抚两种不同意见。两派意见交互影响清政府,使它举棋不定,对义和团的*忽松忽紧。1900年5月27日义和团进驻涿州城,接着又破坏涿州到长辛店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逼近北京。
住在北京里的外国公使被义和团吓坏了,遂举行会议,调军队保护各国使馆。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五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攻打大沽炮台,八国联军侵华正式开始。
后来,义和团组织了一系列的抗击活动,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后来,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夹击下失败了。
………【第三十七节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了2000年的封建*制度。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在学校期间,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却被置之不理。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及结果,使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义的政治纲领。
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的政策,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四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随后,革命运动席卷全国,清朝就这样覆灭了。
辛亥革命*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篇章。
………【第一节 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从10月10日到11月27日的1个多月里,先后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全国各地14个省和上海、重庆两市宣布独立,占当时全国24个省的半数以上。
武昌起义的胜利和14个省的相继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就成为革命的首要任务。1911年11月,以黎元洪为首的武昌集团和以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为代表的上海集团,同时展开了争夺筹组中央政府的活动。
11月9日,黎元洪以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名义,向独立各省发出通电,要求速派代表到武昌开会,商组中央政府事宜。这一通电遭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