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周游列国(第1/2 页)
上次讲到孔子因为鲁国内乱。自己为了逃难,而前往了齐国,齐景公非常欣赏孔子,想把齐国的土地奖赏给孔子,以此留下孔子这个人,但被晏婴阻止了。晏婴认为孔子不可能留在齐国做官,这一天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主就要像个君主。臣子就要像个臣子。父亲就要像个父亲,儿子就要像个儿子,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这个国家岂不是要乱套散架吗,齐景公认为确实是这个道理,国家不能没有规矩。如果全部肆意妄为,不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不乱套那就怪了,
孔子不管在哪里都是一颗闪耀的明星,他的才能能照耀周围许多的黑暗,由于光芒过于刺眼,惹得齐国的大臣想要刺杀孔子,没办法,孔子只能向齐国的君主齐景公求救,但是齐景公却说我老了,很多事情也管不了了,你还是自求多福吧,孔子一看人不管。只好放弃继续待在齐国的想法而仓皇的逃回了鲁国,
孔子回到鲁国以后,晋国魏献子执政,提出了举贤才不论疏远,只要你有才能不管你跟我的关系是近还是远。是不是我家亲戚只要你有才能,你就可以得到重用,孔子认为魏献子此举乃义举,这样自己身边亲近的人不会被埋没,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也不会被埋没,此举真乃仁义也,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灭亡代表着国家的。统治者没有用好制度和法度,活该灭亡,孔子四十岁,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就在这一年。鲁国的君主鲁昭公薨,鲁定公继位,这时季氏家臣阳虎随着时间的增加,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想在这样的国家里做官,只好退隐而修着《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后来孔子又晋升为大司寇
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孔子五十五岁。春天,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孔子说你困住我们干嘛?我们是要周游列国,反叛者却说你们是从都城来的万一放了你们去通风报信,那我们的计划岂不是要落空了,孔子说我可以指天发誓,以君子的名义发誓我们要前往陈国,而不是去卫国的都城,反叛者看孔子不像是说假话于是就放孔子一行一马,逃脱之后孔子马不停蹄的返回了卫国都城,在路上弟子很不理解的问自己的老师。咱们在那里不是发誓了吗?说不回都城而是去别国吗,如今老师咱们背信弃义,岂不是违背了君子之约吗,孔子却说。这不叫背信弃义。君子之约,前提是对方要是个君子才行。对方是一个想要反叛让卫国百姓陷入战火的恶人,这样的人能是君子吗?所以说不能死脑筋,要灵活运用,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就这样孔子。将浦城公叔氏的反叛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到之后非常惊讶,于是马不停蹄派军队前去镇压,将此次反叛扼杀在摇篮之内,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然后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这一年。如果国君鲁定公薨,鲁哀公即位,鲁哀公继位的第2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