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崇祯尽力了 > 第72章 民间状态

第72章 民间状态(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信武之野望盛嫁之庶女风华原神:提瓦特劫匪,打劫就能变强全球降临:我的假面骑士生涯明末红衫军乘风界水签到,开局我是个废物新婚夜:娘子,吃碗泡面充充饥吧天策烽烟混在三国靠命美食的俘虏:我有一只猫一人:简化金光咒,晒太阳就变强原神:我的心脏插满了神之心救世:我在暗黑玩奥术精灵闪光开局选什么好开局抢了李白的酒反手卖他二锅头玄幻长生:从质子到无敌至尊重生大明,系统逼我做渣男!原神:日记被偷看,钟离当场社死假面骑士:社长命令是绝对的

陛下若觉微臣谏言僭越,摘去官帽,臣自无怨,然身在朝堂,目之所及,凡有悖纲常、损及皇家颜面者,臣必仗义执言,不避斧钺!

黄道周,明知龙颜触怒之险,自报名讳后,竟有解冠之意,其勇可嘉。

崇祯帝闻其名,怒意竟消,心中暗忖:

若论朝中直言不讳之士,黄道周必属翘楚,十七载岁月,喷薄之态,无人能及。

贪腐之徒,勋贵之恶,乃至龙床私事,皆入其眼,必以奏章为剑,直指其非,朝堂之上,言辞犀利,犹如江河决堤,滔滔不绝,须发皆张,尽显忠直本色。

然此等刚烈,亦招祸端,贬谪频仍,板责加身,官阶起落,犹如潮汐,最重者,一谏之下,连降三级,仕途坎坷,可见一斑。

及至吏部尚书李邦华欲召回此才,黄道周已归隐田园,躬耕陇亩。

邦华心中矛盾重重,召之恐生事端,不召则朝纲不振,实乃两难之局。

朕心欲遣卿赴辽西,退!

崇祯龙颜微愠,掷地有声。

世人皆恶逆耳之言,然天子之侧,岂容尽皆应声虫?

黄卿虽口若悬河,时有锋芒,然其才具,实不可小觑。

论及此人,乃历史洪流中坚定主战之砥柱,南明烽火里,紧随幼主,矢志不渝,抗清至最后一息,满门忠烈,可歌可泣。

“卿等皆以孔圣为范,记否孔夫子云:

有教无类,不拘一格降人才。

何以卿等却行双重标准?

曹化淳,宦官之身,亦属男儿,国难当头,责无旁贷。

其才堪用,何以讹传为大不敬?

朕之英明与否,留待青史论断。

朕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不究过往。今定外务府首任总管,非曹化淳莫属。

卿等归去,当深省国运之蹇,何策误国?莫提陈规陋习,凡不利于民生国计者,皆须变革。

退朝!”

言罢,崇祯拂袖而去,留下一殿文武,面面相觑,若有所思。

曹化淳侧立,眼眶微润,皇恩浩荡赞其亦显男儿本色,国之大义,众人皆责。

……

杨嗣昌远赴山陕,救灾已逾月余,此刻屹立丘顶,凝视下方民夫挥汗如雨,开凿水渠,犹如巨龙初醒,生机勃发。

自广昌至应州,代州至五台,潞安至平阳,每一寸土地皆留其足迹,村村寨寨,亲力亲为,崇祯帝之嘱托,如晨钟暮鼓,响彻心间——粮入百姓手,方为真赈灾。

沿途所见,杨嗣昌心怀如铅,满目疮痍,饿殍遍野,其状惨烈,令人心悸。

昔日朝中闻北方灾荒,有言易子而食,彼时尚觉言之过甚,未料亲眼目睹,方知所言非虚。

初抵广昌,偶遇人家烹肉,杨嗣昌误以为转机,欲上前求食,幸得随员劝阻,否则恐三日不知肉味,实乃因那户人家面色诡异,肤肿如胀,食之真相,不言而喻,而此等惨状,地方官吏亦束手无策,徒叹奈何。

杨嗣昌遍历乡野,但见村落寂寥,鸡犬不闻,唯余枯枝败叶,树皮亦尽为饥民所剥,饿殍遍野,哀鸿声声。

山陕之境,经孙传庭铁腕整治,昔日豪强所占之田,尽归公仓,复赐黎民以耕。

然春归数月,仅霖雨一晌,致千里赤土,天干物燥,咽喉欲裂,百姓虽有田畴,却乏良种以播,偶有佳种,亦困于旱地,难展生机。

嗣昌所至之处,地方官吏皆声泪俱下,乞求赈济之恩泽。

其连发两道急疏,直陈崇祯帝前,恳请再赐钱粮,以解民困。

除却赈粮济民,嗣昌更策动百姓,掘渠引水,虽无薪资,然食能果腹,民心所向。

告示一出,次日便聚民众如潮,皆因失地已久,望天祈雨不得,闻朝廷兴修水利,无不踊跃争先,干劲冲天。

金银如流水般倾注于水利建设,嗣昌亲力亲为,穿梭于各工地间,监工督造,不辞辛劳,日晒雨淋,肤色渐深,却更显其忧国忧民之心。

依当前工程之迅猛,徐明胤知县断言,不出旬日,乡宁即将迎来甘霖之泽,百姓饮水无忧矣。

他立于杨嗣昌侍郎身后,语调中满含期待。

“望天公作美,莫让秋水之望,化作农耕之殇。”

杨嗣昌眉宇间凝聚着忧虑,其言掷地有声,透露出对民生大计的深切关怀。

昔日乡宁,双河绕郭,而今却因连年旱魃肆虐,河床枯竭,遗患无穷。

目录
原神网吧:从温迪变温蒂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