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院试在即(第1/2 页)
第二天王茂平下楼吃饭的时候,还碰到了上次府试时也住在归客楼的马书云。“王兄,府城今天刚好有个诗会,你要不要一起参加?” “我就算了,诗赋方面我实在是不擅长!”王茂平不假思索便推拒了。对于这种诗会,王茂平向来都是避而远之。以自己的水平,如果想通过诗会来增加自己的名气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马兄,刚才和你说话的是谁啊?” “是去年的府案首!” “府案首,也没看出什么过人之处嘛!” 王茂平倒是有些想不通,这些人为什么在院试之前举办诗会,等院试考完不是有大把时间可以参加嘛!难道这就是来自学霸的自信?不行,自己吃过早饭得赶紧多读两本书压压惊。 八月十二,提学已案临东营府,在府城学宫先举行观风之试。观风之试由提学出题意在了解各地的士习民风,故谓之观风。 观风之试的出题范围就比较宽泛了。经解、策问、古诗、古赋、试帖诗等都是有可能的!对于观风之试,来参加院试的考生都十分重视,要知道院试是由提学主持,题目也是出自提学之手。想要了解出题人的风格喜好,观风之试就是最好的机会。 众人向提学方向行礼后,便开始答题。看到题目的那一刻,王茂平终于知道为什么会在院试前举办诗会。映入眼帘的题目正是两道诗赋题。估计是那些人早就知道提学的偏好。 第一题“以竹外鸟窥人”为题赋诗一首。第二题“以麦秋至为题”赋诗一首。第一题出自唐代祖咏的《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中的一句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第二题的麦秋至,则指的是节气。所谓小满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两道题目都不算难,考生们绞尽脑汁的想要给提学留下一个好印象。王茂平则知道以自己的水平想要将诗作的出彩大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索性便中规中矩的作了两首诗,准备交卷子。 来到李提学的面前,行礼后将卷子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李提学简单的看了一眼“嗯,尚可!”和王茂平预想的差不多。 不过近距离一看,这个李提学倒是好相貌,话说回来当时那个李顺庭长得也不错。怪不得李家能出贵妃呢!不过说起来两人的相貌还颇有些相似之处呢! “你是上阳县人?” “回大人,正是!” 王茂平也没有多想,此刻他正在为院试烦恼着。看来这次院试,试帖诗应该是避免不了了,而且院试的试帖诗应该会很难,王茂平不禁有些暗暗叫苦。 现在也只能靠临时抱佛脚了,尽可能的多看一些诗集典故,不求将试帖诗答得出彩,但求到时候别会错题意便好。只要自己能把试帖诗中规中矩的答出来,这次的院试应该就能稳了。 王茂平还在房间里埋头苦读,就看到王广顺端着几块月饼走了进来。王茂平才发现已经到了中秋节。 “二平,晚上要不要出去逛逛,听说今天晚上城里面没有宵禁,咱们也去赏灯透透气?”王广顺看王茂平从观风之试回来还没有出过房门所以提议道。 “嗯,也好!”王茂平答应了下来,距离院试还有两天的时间,也是时候放空一下思绪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两个人也走出了客栈的大门。 此时街道上已是熙熙攘攘,人们争相登高望月,丝篁笙竿之声不绝于耳,好生热闹。中秋节赏灯和元宵节有所区别,中秋赏灯赏的是河灯,今天各家各户都会放河灯。 两个人来到河道旁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百姓在河边放起了河灯。原本幽暗的河道随着盏盏河灯的汇入,被点缀的如同繁星点点的夜空。“真美啊!”王茂平有些感慨。 “小伙子,要不要买两盏河灯,对着河灯许愿可是很灵的。”一个老人提着篮子说道。五文一个,并不贵,王茂平买了两个,看着手中的河灯在河面上渐渐远去直至消失不见,王茂平突然有些想家,不知道家人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呢? 王家人此刻也在放着河灯,家里的几个女人今年做了百十盏河灯,黄氏一边放河灯还一边念叨着“保佑我孙子这次一定能考上秀才!”“保佑我孙子这次一定……” 杨树村只有一条小河流经,河水可以说是清澈见底,河水流速本来就慢,此刻河面上漂浮的河灯已经拥挤到了一起,黄氏赶紧拿着竿子将这些河灯分开,看着这些河灯渐渐远去,终于是长舒了一口气,早知道就不放这么多河灯了! 王茂平二人自然是不知道此时发生在家里的小插曲。此刻正被街边的摊位所吸引,逛得兴致勃勃,刚才那一点儿思家的小伤感早就被抛到了脑后。 “来两碗清汤丸子,再来六个火烧。“两个人逛的又累又饿,顺着飘过来的香味走进了一家食肆,找了两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等餐的间隙,王茂平向四周瞟了几眼,就发现不远处坐着的人有些眼熟,定睛一看,竟然是来主持院试的李提学。四目相对,王茂平只好起身去给李提学行礼。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