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拿到那一张借书证的时候,三毛简直快乐死了。“那四十万卷藏书等于是我的了!
”她是如此大喜的。黑黝晶亮的眸子,仿如夜空里闪烁的星星。
“也喜欢再做小孩子。”叹口气,她满足地标了个句点。
昨天过去了
真不再想从前?坐在我面前的女人仍然坚决的摇摇头。
“不要回头,我喜欢罗得的故事。”
对曾经走过的路呢,有无悔恨?
“不悔!不悔!”她叫了起来,然后两人乐开了。因为我们同时忆起了金庸笔
下的杨不悔。真真想不到,三毛也是金庸迷。
前阵子,她还写了篇文章谈金庸小说里的人物。结果啊,她的父亲说看不懂,
看不懂。三毛说,没关系,凡是金庸迷一定懂。
这位说看不懂女儿文章的父亲,却是当年任著三毛看书,领著三毛念古文的可
爱的父亲。
三毛读书的一段历史,在一篇《逃学为读书》的自述里描绘得非常详尽。从三
岁看了一本《三毛流浪记》开始,她就一跤跌进了书海里。到十五、六岁时,已是
成了十足的书奴。
“离家之后,我突然成了一个没有书籍的人。在国外,我有的不过是一个小房
间,几本教科书,架上零零落落。我离开了书籍,进入了真真实实的生活。在一次
一次的领悟里,那沉重的大书架,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和思想。突然发觉,书
籍已经深深植根在我身体里。带不带著它们,已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这是陈平变做三毛,甚至二毛以前的一毛时代。
雨季里的少女
而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
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此,她从小不在孝顺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
的事情。”
“跌倒过,迷失过,苦痛过,一如每一个”少年的维特”。”
但,“无论如何的沉迷,甚至有些颓废,但起码她是个真诚的人。她不玩世,
她失落之后,也尚知道追求。那怕那份情怀在今日的我看来是一片惨绿。但我情愿
她是那个样子,而不希望她什么都不去思想,也不提出问题。二毛是一个问题问得
怪多的小女人。”
那一段青年时代的作品,后来收集在《雨季不再来》书里。她说∶“《雨季不
再来》是我一个生命的阶段,是我无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它好不好,都是造
成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也就如一块衣料一样,它可能用旧了,会有陈旧的风华
,而它的质地,却仍是当初纺织人机上织出来的经纬。”
就像圣经上雅各的天梯一样,踏一步决不能上升到天国。
人的过程,也是要一步一格的爬著梯子,才能到达某种高度。
曾在雨季走过的少女,终于挥别了踩在雨地里的年头,走进了沙漠。沙漠的阳
光和风雨把她结结实实地变换成“铜红色的一个外表不很精致,而面上已有风霜痕
迹的三毛。”
阳光下的女人
“其实,当初坚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人是我,而不是荷西。后来长期留了下来
,又是为了荷西,不是为了我。”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了,她无意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
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只看了一遍,无法解释的,三毛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
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她下定决心要去沙漠住一年。除了父亲的鼓励,还有一个朋友默默收拾了行李
,先去沙漠的磷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以便三毛去时好照顾她。
“在这个人为爱情吩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
浪下去了。”
那个人,就是荷西。
和荷西生活的六年,是三毛物资生活最贫乏、精神生活最富足的时候。这个在
阳光下展露了万种风情的小女人,和她的大胡子丈夫在大漠里白手成家,踏踏实实
地过起日子来,先做了柴米夫妻,而后变成神仙眷侣。
读者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