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序言
序言
这是一个关于当代农村性别权力关系的研究。
许多当代中国人已经感觉不到性别问题的存在,有的人甚至已经在抱怨我们这个社会变得“阴盛阳衰”了。事情果真是这样吗?中国不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了吗?妇女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她们真的已经在一切方面与男人平等了吗?如果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它在农村是怎样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本项研究想了解的问题。
我发现,有许多搞妇女研究的人都是抱着这样一种疑问投入研究的。一位外籍社会学者在她的研究报告中也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新闻告诉我们,溺女婴、拐卖妇女、卖老婆及较高的女性自杀率仍在继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当代中国发现的男女不平等有多严重?中国共产主义的计划发展体制究竟能改善多少妇女的生活?在其他制度业已失败的领域它取得成功了吗?”她们的疑问引起我的共鸣,她们调查的艰苦引起我的同情:她们万里迢迢跑到中国一个偏僻的小村子,两眼一摸黑,有时不得不由县乡干部带领去做田野调查,而由于有干部在场,村民不得不在一些敏感问题(如计划生育)上说假话。这样的困境和这样的执着大大刺激了我的研究冲动:我们作为半个“圈内人”,为什么让那些“圈外人” 千辛万苦地来调查,何不自己来做呢?说是半个“圈内人”;是因为虽然我没有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但是农村是呆过五年的(上山下乡),与农村人语言沟通没有问题。再说还有一个真正的土生土长的“圈内人”做我的调查助手。这对调查来说真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了。
于是,有了这个调查,有了这本书。调查的主题是:农村性别权力关系。说白了就是农村已婚妇女在男女平等方面的状况。调查内容包括:作为女儿,她们在父母的喜爱、营养、教育、医疗、社会劳动、家务劳动、收入归属和继承权方面与儿子有什么不同;作为妻子和母亲,她们在恋爱、结婚、婚后居处、亲子关系与婆媳关系、与娘家的联系、性、生育、家事的决定、外遇与离婚、家庭暴力、丧偶与改嫁等方面与丈夫和父亲有什么不同;作为劳动者,她们在工作、收入、家务劳动、政治参与上与男性劳动者有什么不同。此外,农村的女人们在自我评价与观念(其中包括自我排斥、自杀和对男女平等的感觉)上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本书所关注的问题。全书的最后,试图对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做出一点分析。
有许多学术同仁、朋友为本书的完成做了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在此一并致谢。
李银河
2009年 5月 5日
村庄概况与调查方法(1)
本次调查选择的村庄是河北省的后村(化名)。该村位于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处,距河北省衡水市 45公里,距山东省德州市 18公里,距石德铁路 1公里。据县志记载及当
地的传说,该村出现于明朝中期。明英宗朱祁镇征瓦剌时,以此地为大后方,储备军粮,战争结束后,部分老弱伤残军人留下来就地居住,渐成村落,取名为后村。
截至 2006年底,该村共有 187户人家,户口在村居民792人。其中常住人口 485人,在外上学 41人(其中大学 2人,其他均为中小学),在外打工 266人。
从每户的人数来看,全村平均每户为 人(略高于全国户均人口数),多数为 4人,即四口之家在村里是最多的,占到全村户数的三分之一;其次是3人户和5人户,各占两成;再次是 2人户,占总户数的13%。一人独自生活的在这个村子里也有 12户之多,占到全体户数的6%。6人户、7人户、8人户和9人户在村里只占极小的比例。(详见表1…1)
表1…1 家庭人数
家庭人数户数比例
1人12户 6%
2人25户 13%
3人37户 20%
4人61户 33%
5人36户 20%
表1…1(续表) 家庭人数
6人 8户 4%
7人 2户 1%
8人 4户 2%
9人 2户 1%
合计187户 100%
如果按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的代(辈)数来统计,村里过半的家庭是两代人家庭,其中绝大多数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未婚子女,但是也有少数是一对夫妇和共同生活的父辈(往往是丧偶的父亲或母亲)。三代人家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