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矣诮�槭�拇黧椅�纺俊�
蒋介石的思想是来自许多方面的大混合:曾国藩为人处世应以道德目的来衡量的见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解释,卫理公会惯常参加仪式的基督徒的虔诚,从日本、俄国、美国以及轴心国家方面来的影响,都被放进他那保守的民族主义框架之内。这些内容大部分出现在他于1943 年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原书用中文写成,不是给外国人阅读的。该书为庆祝1943 年英、美废除不平等条约而出版,后来成为自由中国青年学习“党义”课的必读教材。它把中国的民族耻辱和其他现代弊端几乎完全归罪于不平等条约。通商口岸造成了哀鸿遍野、证券市场人心惶惶、妻离子散、自私、吸毒、唯利是图的实用主义、中国人的自暴自弃和奴性十足的照抄西方方式。除出版此书想以重振道德来激励民族复兴外,蒋又于1943 年印出一本限于官方阅读的《中国经济理论》。在这本书里,他从古代哲学家那里找出了国家控制经济生活的依据。书中反对西方自由企业,要求实行反马克思主义的儒家极权主义。它对中国工业化的指导方针是建设一个有强大国防力量的国家,而不是谋求人民大众的福利。具体地说,蒋声称西方经济理论不适用于中国,因此他要引述先贤的遗训,重建中国的传统经济。这就为他的一些非西方的思想敞开了大门,例如,他认为中国的土地和劳力是生产因素,但资本不是。蒋提出要把中国的农民都征召到集体农场里,在那里他们一面种田,一面还要当兵。如果人民大众都是亦农亦兵,中国就会强盛。总的说来,蒋抨击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传统,认为那是提倡政府不去干预人民的经济生活。他相信中国的政府不仅应该安排人民的生活,而且还应该控制和限制他们的需求,从而把“仁”和“义”结合起来。
复活儒家思想的最积极的推动者是陈立夫。陈的叔父是蒋的恩人,他本人是蒋最忠诚的政治组织者。陈立夫曾在匹兹堡矿业学院学习过。他和他哥哥陈果夫两人专管党的人事工作,陈果夫是培养文官的中央政治大学的校长。陈氏兄弟领导了控制国民党右翼的“CC”派。一般地说,陈立夫提倡把西方技术同儒家的社会准则结合起来,“儒家思想的精神是调整我国文化以适应现代要求的手段”。他主张把儒家著名学者的篇言系统地整理出来,解释给人民。“儒家思想不属于任何特定的阶级”,它实际上是和孙逸仙的三民主义相一致的。蒋及其亲信的这些想法,对中国思想毫无贡献,但因为这些是国民党当权者的想法,所以才显得重要。有现代思想的中国人无法从他们那种杂乱无章的复古返祖思想中找到什么方案,以解决使中国适应现代生活这一根本问题。
由此引起的学生知识界对南京政府10 年统治的不满,可从共产党能够占领现代文艺阵地这一点看出来。例如,20 年代鲁迅被迫离开北京,并对广州国民党人悲观失望。他终于赞同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目标,尽管他从未成为一名党员。1930 年他在上海协助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它的广泛活动标志着共产党在文艺界开始占据优势。
现代作家从20 年代的主观自我表现上升到严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情况,可拿丁玲作为例子来加以说明。她早期的作品透露出了获得解放的女性内心深处的感受,从而获得盛名和臭名。可是她的丈夫被枪毙了,她自己被国民党监禁了起来。费维凯(Yitsi Feuerwerker )说,文学是丁对周围“所见恐怖景象的反应”;正如五四运动整个一代人所认为的那样,写作是“对他们那个时代不能解决问题的回答”。但是在30 年代,“由于全面发动的革命似乎是惟一的出路”,文学就日益从属于政治活动了。于是革命把文学当作一项工具而不是把它当作艺术。具有特殊意义的是,丁玲坚持认为“不管怎样来指导文学创作,作品总是通过个人写出来的”(但在1958 年,她的私生活被道德上持纯正观点者置骂,并因其“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而被开除出共产党)。同时,尽管南京政府不能底得文人的拥护,中国经济发展的漫长过程正在开始起步了。
走向工业化
交通运输。华中和华南的主要交通手段是古老的水系,这使长江仍为中国的生命线。旧中国不能在这些水路上保卫自己,因此中国的开放是从英美轮船侵占沿海和长江沿岸的帆船运输而开始的。外国人根据条约获得的内河航行权,曾使英商(如怡和洋行)在一个时期几乎垄断了中国的现代水运商业。甚至到了1936 年,中国沿海和内河轮船吨位还有2 / 5 在英国旗帜之下。中国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