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酒话(第1/2 页)
牛强夫妇都是枪河村人,就是从霸王村要到盘口镇,必须经过的那个村庄。枪河村距离盘口镇有四、五十公里,离霸王村只有十来公里,在公路未通之前都是山路,但枪河村不比南、北两村合并后的霸王村小,村里有小学、初中,还有一些小卖部、菜市场之类的利民生活场所、生活设施,现在霸王村有不少村民就租住在枪河村里。
牛强与王大海年龄差不多,叙起来,与王大海也算是初中同学,两人上初中时,同一个年级,不在同一班,虽然没有多少接触,但彼此都认识,当王川与艳琴谈朋友时,王大海第一次登门拜访,两人叙起初中时的那段时光,一时高兴,都喝高了,被金华、张小花戏称为“醉亲家”。
牛强没有考取高中,初中一毕业,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做起小生意,起初是肩挑着农村百姓生活必须的日用品,跟在父亲的后面,走村串巷,虽然辛苦,但这一带地处山区,老百姓出门不是方便,方园几十公里,也有十来个村庄——牛强的挑着商品上门的小生意,还是可以的,按照后来与王大海结亲家后弟一次喝酒时说,那是他人生赚的第一桶金。
也就是在那次喝酒中,王大海才知道了牛强的发家经历,原来牛强跟在父亲后面跑了两、三年,学做了生意,当时年龄小,每天挑着担子,走的是山路,饿了吃几块饼干充饥……确实受了不少苦,牛强说到那段经历,总是热泪盈眶,他感慨说,没有那时的辛苦劳动,说不定现在还在为温饱而努力的打拼呢!
牛强也是个脑子比较活的一个人,自从赚到了第一桶金,应该说积累了一些资金后,他就开始动脑子了,看到农村里各种蔬菜瓜果的种子,需求量大,他就与各个村庄的小商店谈妥合作,找人从县里种子公司进货,然后加上利润、成本,再供给每个村庄的小商店,小商店再卖给村民,后来又从省城的批发市场,进低价的农村百姓必需的日杂小百货什么的,把各个村里的小商店,作为自己的售卖商品据点……生意越做越大,赚了不少钱。后来看到农村开始了“村村通公路”,交通逐渐方便了,他这种借助各村小商店,送采取货上门,赚中间差价的销售模式,己经不能适应市场了,于是又寻思着转型。
大概是八、九年前,盘口镇上,出现个人的房屋可以交易,牛强这时候就在盘口镇买了房子,大孩子艳琴已上高中了,负担也轻了些,又过了几年,他到处凑钱,在镇上的农贸市场,买了一个门面房,做起批发兼零售生意,基本上是每月到省城或江浙一带进一次货,大部分时间就守在店里,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中午吃饭,成了亲家俩交流的好机会,金华忙着在厨房里烧菜做饭,川子的丈母娘偶尔也从饭桌边走过来,到厨房帮帮金华,王大诲与牛强则不管什么菜啊什么的,已经喝起来了。
“王川这孩子不错,实诚,也很勒快,真心待我家艳琴好……这与你和亲家母的教育有关啊!”牛强说。
“呵呵,过奖了!川子这两、三年在家身边,受你影响不小,艳琴这孩子也不错,囡囡小,都靠她带,和你们帮肋带,感激不尽啊!”王大海说完,给牛强斟满酒,也给自己满上,端起酒杯说:“川子还年轻,从小就在这山村长大,也没有什么阅历,现在虽然成家,但做的还不够好,离我这个父亲远,幸亏有你这个老丈人关照,我就拜托了!”说完,王大海一仰脖子,就把一杯酒喝下去了。
“那里,那里,现在年轻人有思想,我儿子要上高中了,小小毛头伢子,还时不时耍个性,经常会做一些我们这辈人看不懂的事情来。”
王大海点头说:“是的啊,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活跃,我们小时候也是啊,记得初中时,我们跑到厕所里抽烟,在放学路上,摘村民的瓜果吃……哎!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敢闯,电视啊、手机啊,前些天又有些人说什么网,我们搞不懂,但我感觉社会发展快,特别这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日新月异啊!”
“现在是的,镇里的房子越来越值钱了,连道路两旁的树,也开始有讲究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牛强又情不自禁地喝了一杯。
王大海本来就不怎么喝酒,而且酒量确实有限,跟牛强比,他喝不到牛强的三分之一,所以牛强喝的比较快,王大海看着牛强一杯一杯喝,心里都发毛了,他想王川在丈母娘家住,就他老丈人的酒量,他也无法应付得了……
“亲……亲家!这次川子买房,你支持是对的,我代表我女儿艳琴,谢谢你!”牛强好像有点多了,讲话都舌头打结了。
“好好……”王大海急忙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