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进教室听课(1)
六月十日 星期四
一大早我突发奇想,去听了一节周泽军的英语课。因为他前两天曾对我说有同学英语课睡觉,我想去看一看。我想好了,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批改学生的日记,这样,也不耽误我的时间,还可以了解学生上英语课的情况,真是一举两得。
我跟周泽军打了个招呼。到了教室,抱起日记本,向教室最后走去。学生的笔记本交得很齐,全班所有人都交了,这让我一早就有一个好心情。
周泽军的英语课确实生动,我在后面注意观察,倒也没有发现有人睡觉。将近50个人的班级,学生举手的不多。通常都是周泽军点名请同学回答问题。我注意到一些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非常轻,其实,在我的课上,也有这种现象,但是感受不如在下面听课时那么强烈。听别人课总比自己上课要看得更清楚,我一边听一边心里寻思,得想个办法解决一下。
对于我昨天的课,许多学生都发表了看法,其中不乏一些有深刻观点的论述。
谢舒青这样写:
今天老师讲到了民族性格的问题,在我的家里,这也是一个经常讨论的问题。
初中的时候,每当将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往往能感受到同学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十年代时“任何东西都是国外的好”的思想在我们头脑里已不复存在,只要一表露出这种倾向马上就会被愤怒的众人所鄙夷,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体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真是让人欣慰。但今天听了老师的话,回想起从前父母的谈论,经过思考,我认清:在我们这一代成长于新世纪新千年的孩子心里,光有这样一种一提起小日本就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充满蔑视的所谓的爱国情感,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浅薄的。与其说这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如说这体现了我们脆弱的民族自尊心。是的,我们每个公民应当维护我们的国家尊严,但我们应当以实际行动使我们国家进步、强大,赢取别人对我们的尊重,而不应什么都不做地在那边用言语来激烈地反驳别人对我们的侮辱。我想我们国家对我们的教育已很好地培养了我们反驳的能力,但我们必须明白,实际行动才是最有效的反驳方式。
我观察过,大多数中国人对外国人还是保持谦卑的态度的,反对崇洋的思想仅仅停留在嘴上,一旦有机会出国留学,学业有所成就之后90%不能回国。因此我说中国的民族性格有些矛盾,既想对所谓的敌人表示轻蔑与不屑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又在某种程度上崇拜所谓“敌人”。我想以这样的态度是无法与别人成为朋友的。看看我们的报纸吧,大大小小的文章,对整个世界的局势仿佛是个冷眼的旁观者,而对于强大的国家间发生的矛盾、内部的争斗则当做好戏一般看。国外的一些重大的喜庆节日或访问活动的报道旁,往往能看到有关游行示威的小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四个字:幸灾乐祸。中国到底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我想,中国以这样的态度是无法与别人友好相处的,也是无法真正与别人成为朋友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宽容、勤劳、勇敢等美德到哪儿去了?现在的中国的性格可真有些奇怪。
因此我想,我们应以正确的正常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国,吸取别人的优点,将别人缺点看在心中,不断地开展良性竞争以取得进步。我们这一代人尤其要注重我们的素质的提高。中国人的性格不如德国人严谨,更油滑;不如日本人勤劳,更散漫;不如美国人傲气,更胆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并努力改正。此外,加强民族凝聚力也很重要。中国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团结,其实不然。在国外,日本人总爱光顾日本人的店,为什么?可信。而中国导游则不断地告诫中国人别去中国人开的店,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最会骗中国人,多可悲啊!我们应当把仇恨埋在心底,摘去有色眼镜,吸取他人长处,以真正崛起让人刮目相看。
进教室听课(2)
以实际行动建设好国家,使国家富强,这才是爱国的最佳途径。
以一个初三毕业学生的水准,谢舒青能写出这段文字实在让我惊讶。一部分中国人的畸形的民族自尊心被她分析得非常透彻,而她得出的结论也是非常积极的,我忍不住给她的日记加了两个五角星。另一位学生孟启的思想似乎受他以前的班主任祁诚老师的影响,个别言语有些偏激:
让我们来说一说有趣的民族气节现象:中国人民一直把外国侵略者统称“鬼子”。其实仔细想想,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