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1/4 页)
这是对陈泽的告诫,让他不要越界。对于他的心思,钟泱自然是知道的,无非就是想藉此把孙逸仙赶走,再将陈炯明请回来。这件事情本身的成功率姑且不谈,不符合古文会的既定战略却是可以明确知道的。
“是的,我知明白了。”内心的思虑被揭破,陈泽也不气恼,面无表情,让人看不出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浩然,你去和杨希闵以及刘震寰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值得培养的价值。其他的,你不必管。只要你表明立场支持姜瑞元,以后的事情就不必担心了。”
姜瑞元这人有才能有运气,支持他上位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去和红门死磕,狗咬狗最好,这样的话,野狗才没有时间来咬人。
古文会还需要十年的时间来成长,在这期间,就需要培养一些爪牙了。不单只是在体系内吸收一些有前途的人,更是要在体系外扶植起一些组织,让他们互相制衡。以免一家独大,形成合力,影响到了古文会的布局。
战争的筹备工作也需要一段时间,在此之前,就看孙逸仙接下来要怎么做了。钟泱也叹息着,原本**党的内部,是看不起中国红门的。如果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苏俄的援助,根本连正眼都不会瞧上一下。
对于赤化,许多党徒还是怀有戒心。尤其是党内的左派分子,他们代表着精英阶层的利益和思想,实在是难以接受红门的宗旨。孙逸仙本人也只是需要一种**制度罢了,对于红门的理念还是非常排斥。
以孙的个性,农民和工人这种低贱的职业,有什么资格和**的知识分子同台议事?这样的情况,在沈鸿英发动叛乱之后有了改变。
经历了这么一番波折,孙逸仙这时候要做的是两件事。
完善自己的“三妹主义”,之前的“三妹主义”更像是一句口号而非“学说”,而这一阶段,孙逸仙将其蛰伏上海滩时的思想开始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将之前零碎与散乱的思想系统化,更清楚的阐释“民族”、“民权”和“民生”的意义,与实现方法,使之逐渐成为对实践有切实指导意义的“主义”,另一件就是彻底抛弃对军阀的幻想,开始正式思考着该如何建立起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武装力量。
孙逸仙决定要“以俄为师”,执行联俄、容红、扶助农工的政策,用“主义”武装党,用党来建设军队和国家。孙逸仙之所以选择这个政策,一方面是他真心欣赏苏俄红门的**主义建党建军之道。
另一方面,在英、美、日都冷落他的情况下,孙必须找到强援,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困窘局面,而新生的红门政权,也迫切需要打破列强的封锁,去输出**。这奸夫yin妇,两下一拍即可。从此以后,“以党治国”的理念逐渐演变成**党的基本纲领,也就是后世常听到的“党国”。
中国的赤化,以及从此之后百年的沉沦,都从这一刻开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滇军不稳(一更)】………
面对此前的沈红英叛乱,杨希闵在孙逸仙指示下奋力反击,而且孙逸仙本人更是亲自督师,极大的鼓舞了军心。
数万大军分途进剿,沈军兵败如山倒,狼狈逃入江西,叛乱终告平定。杨希闵自讨伐陈炯明,平定沈鸿英叛乱后,一时间声势显赫,成为广东风云人物。
旗下滇军的总部设在广州长堤大庙内,高高的旗杆上悬着一面黄绸黑字大旗,旗上绣着一个很大的“杨”字。因为这次的强拉壮丁做炮灰的事情,他对孙逸仙的做法有些微词,而且对于所谓的**思想,也大感失望。
战事初步平定之后,孙逸仙召见也不愿去,对大元帅府的指示开始阳奉阴违。
滇军进入广州后,部队抢占繁华地区驻防,垄断税收,遍设赌馆、烟馆。团长以上军官大发横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军纪涣散。只不过,这也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无论滇军或是杨希闵,在粤省都毫无根基可言。除了依靠征税和大开烟赌之外,滇军上下并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来源。商业协会不可能支持他,这是因为大元帅府的缘故。面对着孙逸仙的横征暴敛,商人们用沉默来抗议着。
杨希闵不是个坏人,但不代表他不做坏事。本质上,他还是一个军阀,作为滇军的将领,他也必须对全军上下所有官兵的需求负责。武器装备,弹药粮草,个人花销,全都是要钱。
一群骄兵悍将,提着脑袋出来打仗,为的可不是国家和人民。他们的眼睛全都盯着升官发财,荣华富贵,即使是杨希闵,也不得不照顾一二。唯一比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