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页)
这么看来,等自己赶到战场时候,曹文诏和孙勇应该不至于败得太惨,如果曹文诏和孙勇指挥得当的话,恐怕到时候还未必会落在下风。
程真脸上露出了喜色,信心大增,这时候袁承志的3000多名禁卫军,还有那3000多匹战马已经休整完毕,集合在校场上待命了。
程真跨上那批白马,提起那柄大砍刀,振臂高呼道:“将士们,为国杀敌的时候到了,大家都除了保留轻甲、马刀、火枪和弹丸之外,将身上所有的干粮都扔掉,跟随朕往东全速赶路,都明白了么?”
“明白了!”3000多名禁卫军将士的吼声,打破了潼关清晨的宁静,惊得潼关城外的飞鸟都四散飞舞,阳西有些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画面,他所见到过的大明官兵,都是萎靡不振宛如病夫,哪里有这等惊人的气势。
经过在平凉和西安的两场大战,禁卫军全军上下,早已经对程真这位杀不死的少年皇帝敬佩不已,他如同西楚霸王一样勇猛早已经深入军心,而之后在西安挥舞起屠刀杀死两千多名贪官和贪官家属,为百姓做主,更是让禁卫军上下都充满了敬畏。
在禁卫军将士的眼里,程真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皇帝,而是一个绝世的英雄,一个让他们万分心信服的英雄。
在程真振臂高呼之后,三千名穿着黑色轻甲的齐刷刷丢下背上的干粮袋子,还有水壶等其他一切杂物,然后整齐如一的跨上了马背,再度高呼三声:“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由孙勇一声令下,冲出潼关的东门,如果一条长龙一样向东奔涌而去。。。。
第二百七十六章 逆转战局
虽然崤山的山路险峻无比,虽然三门峡的小道凶险万分,但是跟在程真身后的禁卫军几乎就没有停顿,只是不停的跟随他们心中的英雄策马飞奔。
因为昨夜经过了一夜的赶路,很多士卒其实都已经是人困马乏,加上大雾弥漫,看不清楚路上的石头,所以在半路上,不时的有士卒落马,摔倒在充满了山石的路上,也不时的有较为羸弱的战马忽然前膝跪地,将马上的骑士掀下马来……
但是程真已经管不得这许多,半路掉队的士卒,就只能将他们留在原地,让他们等待那潼关守将阳西,汇合在一起再赶往渑池了。
事实证明了程真的猜测,崤山根本没有敌军的任何迹象,三门峡也没有敌军埋伏的痕迹,程真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他果然没有猜测,那个隐藏在福王爷背后的高手,果然是将军马埋伏在了渑池。
一个半时辰之后,程真已经率军过了凶险无比的三门峡,但是3000多名禁卫军减员严重,竟然在半路上掉了三百多人,只剩下不到3000人了。
程真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下令全军继续前进,等到了前面的岔道口就马上往东南进发,从新安的方向赶往渑池,攻击敌军的背后。
“的的”的声音传来,两名锦衣卫的骑士从前方冲了,看到程真的金龙黄旗,赶紧飞奔,跳下马匹磕头。
其中一名锦衣卫上气不接下气的向程真汇报前面地军情。
一切都印证了程真的猜测:
曹文诏的一万多名宣府精兵顺利的通过了崤山之后,稍微休整就往东前进,在天明的时分赶到了渑池城下,稍微放松了一下,正要进城再做休整,这时候从渑池城南和城北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不有多少福王爷的军马冲了出来。
成南北夹击之势向渑池这边冲杀而来。
不愧是有勇有谋地名将,曹文诏根本就没有丝毫慌乱。
当即下令全军阵型不要乱,保持原来的样子分别抵抗来自南北方向地攻击。
但是敌军人数实在是太多,大雾之中根本就不有多少人,而且敌军的弓箭和火器也很凶猛,曹文诏陷入了苦战之中,伤亡惨重。
战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从渑池城里又冲出来一支穿着蓝色衣甲的骑兵。
虽然人数只有三五百人,但是战斗力及其凶悍。
让人感到可怕的时候,那支蓝色衣甲的敌军骑兵,在能见度极低的大雾中,竟然能够始终保持整齐地队形,向曹文诏的发动凶猛的攻击,这支队伍就好像一根钉子,让曹文诏极其难受。
就在危险的时候。
孙勇的6000名禁卫军骑兵赶到了,孙勇并不是个草包,他先是接到了程真派来的锦衣卫命令,命令他按兵不动;接着又接到曹文诏派来的传令兵,向他求援。
孙勇马上分析形势,将禁卫军骑兵分成南北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