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1/4 页)
一九四三年,广州一些学者避难来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一说是《新晚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以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博闻广识,多才多艺,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还曾用〃陈鲁〃的笔名写中国象棋的评论文章。他的棋评写得相当精彩,公认为一绝,读来比亲临现场观棋还有兴味。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官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余万言。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
点击下载《梁羽生武侠全集》典藏版v2。0金庸年记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1923年,浙江宁海人。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8岁那年,查良镛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之后,查良镛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
15岁时,查良镛编写的《给投考初中者》一书出版,畅销省内外,初露才华。
17岁时,查良镛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写一篇题为《阿丽漫游记》的文章贴在学校墙报,影射学校的训导主任。
查良镛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查良镛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谁知,他的〃侠举〃惹了祸,校方勒令他退学。
〃查少侠〃只好离开校园,浪迹江湖1948年底,查良镛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身无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镛从此就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而他与《大公报》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开始。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圆自己的外交官之梦,查良镛毅然抛妻离职,北上京都再敲〃外交官之门〃。由于种种原因,查良镛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南回香港。
查良镛重回《大公报》不久就调到《新晚报》当副刊编辑。梁羽生正好也在《新晚报》任职,两人遂成朋友。他们一起下棋,一起写棋话,时常海阔天空闲聊……而聊得最起劲的则是武侠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点:金庸的武侠小说与清末民初武侠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灌注于神奇而浪漫的武侠故事之中,使之上升到文学艺术的高度。而且,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从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药民俗到道德人伦无所不包。读后在陶冶性情的同时,给人一种知识上的极大满足。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萧峰、段誉、陈家洛、张无忌、杨过、令狐冲、郭靖、小龙女、黄蓉、韦小宝等,这些形象如水墨人物,飘逸潇洒,长袖当风,令人刻骨铭心,爱恋难舍。以上正是金庸作品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
点击下载《金庸全集》典藏版v5。5古龙生平简介本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一说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学的影响启迪。(古龙自己也说过「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
)故能日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
1961写<飘香剑雨>、<残金缺月>、<月异星邪>等书;以诡异情节取胜;但基本走的还是传统路子;顶多加上几句文艺腔;并无特别过人之处。这一时期古龙写作态度迹近儿戏;新作随开随抛;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