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的手,从身后一个丫头的手中取了一副老花镜过来,架在鼻梁上,随后笑眯眯地看了黛玉两眼,问道:“见你眼圈儿红红的样子,可是想着你父亲了不成?”黛玉低了头,轻声说道:“三年不曾家去看望过父亲了,中间也因辗转不便,故而鲜有书信往来。想着自己终是个不孝之女,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外祖母,总有一处是要惹人伤心碎语的。”
老太妃摸了摸黛玉的头发,柔声说道:“好姑娘,你既出身书香门第之家,有一句话应当知晓: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你虽不是那男儿家、且不能扬名立万的,然也是你父亲的独女,自是要以他为主、以你外家为辅才是。”黛玉听了,忙说道:“老夫人教诲,黛玉一定铭记于心。”老太妃遂点头放了黛玉的手,又将雪雁与紫鹃两个拉了过来,细细地瞧上几眼,忽然指着雪雁,扭头对北静王妃说道:“这个丫头,我竟像是在哪里见过了似的?”
北静王妃早已看出了这雪雁似极了一个人,只是一直不敢言语,此时听见老太妃在问了,忙欠身道:“便是同那宁国公的孙媳妇儿,人称蓉大奶奶的,有着三分相像。”老太妃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嘴里只不住的“啧啧”叹道:“那孩子也是个人见人爱的,偏是年纪轻轻的就去了。想来也是她命中该着有此一劫。”因又问雪雁道:“今年多大了?”雪雁回道:“十四了。”老太妃遂在心中恍惚了一会儿,又看向北静王妃,问道:“我记着那孩子,是她家从养生堂里抱回来的罢?”北静王妃回到:“究竟如何,我也不知。”
老太妃点了点头,叹道:“你到底还年轻,旧年里头的事儿,又何曾经过了。”因又看着北静王妃身旁沈同家的,说道:“你却是上一辈儿的人了,想必多少该有着些印象的。”沈同家的忙欠身笑道:“老夫人记性好,我也曾听闻,那宁国府的蓉大奶奶,确是她父从养生堂里抱回来的,且记得她父姓秦名业的,现任营缮郎一职。”老太妃道:“你倒还记得这些个,想着他这一家子,也真是……”说到这里,似不便再说下去了,遂也不再多言,只是看着雪雁,目光中露出了几丝疑窦之色。
少顷,老太妃的贴身丫头喜莲,捧了一个托盘,从偏门掀了帘子走进来,对着老太妃躬身道:“老夫人,您吩咐的礼物已备好了。”老太妃对着北静王妃努嘴道:“我知道你也要送,便顺带着替你一起备下了。你只管给她就是了。”北静王妃微笑着答应了。便命喜莲将一串红歙檀香腕珠、一套玳瑁嵌白玉书签、一柄孔雀翎毛湘妃竹扇、再一枚金玉攒丝戒指,一齐给黛玉看过后,又递给了雪雁。
黛玉谢过了老太妃及王妃之后,那边万才家的已笑说道:“老夫人、夫人,可以用膳了。”老太妃便摘了老花眼镜,在喜莲的搀扶下,慢吞吞地走向偏门后头,余人遂都跟在老太妃的身后,不敢越众造次。但见偏门后头,是一条回廊,回廊之下水声潺潺,两边一样六株芭蕉错落列开。回廊尽头,正是一处精雅厢房,但见那万才家的早已在厢房门口候着了。随后众人进了厢房,转过一面桃花落大屏风,便是一座花厅。花厅里,多人正垂首侍立着,见老太妃等人来了,忙铺陈好桌椅碗筷等物。
北静王妃指了指左首第一张椅子,对着黛玉说道:“林姑娘远来是客,便请入座。”黛玉哪里敢坐,再三推辞,老太妃说道:“我这里虽说是个郡王府,也不像外人想的,就有那么些规矩。且你家父亲与我家王爷是知交好友,你又到底是客,若再辞下去,只怕就要误了行船的吉时了。”黛玉听了,方勉强入了座,随后便是北静王妃坐了左手第二。沈同家的、万才家的、方家的、姚家的,还有几个有头脸的媳妇子,都随侍在屏风外的厢房之中。花厅里,只留了黛玉的丫头,雪雁和紫鹃;老太妃的丫头,喜莲和喜棠;北静王妃的丫头,书荷和书葵,这六人便在各家身旁端茶送水的。
老太妃喝了半盅烫酒后,对着屏风那处说道:“你们几个便在那里头,也摆开了吃些罢了的。一会子就要陪着林姑娘上船了,想必也没功夫再吃什么了。”厢房里沈同家的等人,忙连声答应了,于是那边几个丫头们,又在屏风后头忙碌了起来。
雪雁见桌上的菜虽不多,却胜在精致清淡,很合黛玉的口味。一道茄末丁炒鸭舌,一道芦笋尖子毛豆,一道豆瓣火烫鲤鱼,一道清蒸虾子海参,再是四碟新巧冷菜、四碟时令细点并一碗火腿鸡丝汤。看似是家常小菜,实是用心至极的。
只听北静王妃对着黛玉说道:“因怕你吃不惯油腻之物,故而特命厨房里只捡了些清淡小食来做,也不知合不合你口味?”黛玉欠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