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九段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兵道九段 > 第三十九章 爆发

第三十九章 爆发(第1/2 页)

目录
最新都市言情小说: 那年军工,鹰酱人麻了勿言,无言,妄言这张卡有问题奇迹的半岛日常四合院:批斗我?我反手虐惨众禽一梦世界我写的设定能改变现实最后的十三城绑定仙农空间:我选择回村种田从今天开始当全能大佬重生87退婚后,前妻一家急疯了末日异能之打造安全屋茶妃的茗泉空间花开花落等你归捏碎小曲奇(电竞NPH)楚氏风华雄兔眼迷离我演化的物种,都叫我创世神赘婿闹花都道士下山,原来我早已无敌

“来了!” 李适看着自己面前的对手,此刻秦军排山倒海而来,恢弘的气势更是直冲云霄,大军在甘章的指挥下,推动着漫山遍野的攻城武器,向着虎牢缓缓前进而来。 甘章这次没再追求占领一座座冰屋,而是直接用冲车,把这些冰屋给彻底撞碎! 只要是甘章目光所及,就根本没有一座冰屋得到幸免于难。 虽然这种进攻方式很蠢很笨,但这种以力破巧的办法,李适却只能指挥军队步步后退。 李适率领着军团层层阻击,尽可能利用这最后地形优势,把甘章部队消耗到这里。 甘章军队在这里消耗的体力越大,那与甘章最后一决胜负时,自己的胜算就更大! 李适抬起头看着天空,自己不求守住甘章这波进攻,但只要拖到下午甚至晚上,李适就不相信他们的军队还有力气继续的打下去! 不过,李适不知道的是,在攻城武器摧毁了一座座房屋后,甘章命令后续部队直接填埋上沙土,泼上热水,几乎一会儿时间,这些地方便是凝结上了一层层冰层。 显然,甘章不管李适还有着什么样的手段,但他就是这么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 装备自己比起义军优秀,人数比起义军更多,就算是意志在回家的号召下,更不会比起义军要差什么,甘章绝不相信自己会输,这场战争自己要赢! 此刻,在甘章指挥下秦军一步步前进,遇到阻碍铲平,遇到敌人扬灰! “要不要这么凶残!”李适感觉自己有几分小看了作为大秦BOSS的甘章了。 原本以为借助虎牢的地形,房屋的构筑,以及自己的事先准备,能够小小遏制秦军进军。 但事实上,在秦军如狼似虎却又井然有序的进攻下,哪怕有地形优势,自己所能做得也不过只是层层交叉掩护,然后让自己的部队尽可能减少伤亡的撤离出来, 若说想反击,李适不是做不到,但是这种交换在这时候真的没有必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自己在虎牢关的任务到底是以坚守为主,而不是进攻! 唯一能够做得就是利用掩护,尽可能消耗秦军的精力与体力,但也仅仅如此了! “好滑溜的家伙!”甘章看着秦军部队步步前进,逼迫得红衣军步步后退。 但自己军队的损失也随着步步进攻而大幅度增加,可楚贼部队虽有所牺牲,但每次百人队以上的主力都在部队包围前撤离了,顶多留下一支百人队断后,掩护主力撤离。 说实话,这种小规模的精巧指挥,甘章很少见到有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啊! 这是何等的精细的指挥,对于地形的利用又是何等的高效。 但终究没有用处,这种精巧的指挥比较起自己大军压上从容,就显得特别花里胡哨。 因为这种指挥不能解决自己的军队步步推进,反而在自己不断的进攻之中退却着。 虎牢县在甘章的强行横推下,到了差不多日中时,整个虎牢县便被甘章铲平的七七八八。 如果李适要死守的话,也许还能够拖延到日昳,甚至晚上,但李适不想要守下去了。 因为李适想要一战把甘章的军团覆灭在这里,所以李适要尽可能保留己方的战力。 所以,李适指挥着自己的红衣军边战边退,利用连续的交叉掩护,逐步退出虎牢。 看着李适带兵撤离,秦军将帅们在推平虎牢时可不会让李适便这么从容离开。 一名名将校果断率领秦军向着李适追逐了出去,他们不仅要虎牢,更要李适的脑袋。 而甘章看着自己推平虎牢,却没有在虎牢发现一点的粮食,便是知道这还要打下去! 所以面对麾下秦将们的追击,并没有阻止,只是本能的把主要的精锐战力掌握在手中。 因为作为统率的甘章能感受得出来,李适抵抗的决心并不坚决,甚至有几分相让的意思。 甘章到底没有亲视李适,因为甘章非常的清楚,李适没有这么做便是有李适的计划。 但是,甘章更清楚,如果自己在虎牢没有拿到足够的粮食,那就只有去洛阳拿了! 事实上,洛阳周边地区也都有着农家,只要甘章下得去手,基本上闯入过虎牢这关后,基本就没有必要为粮食这一点担忧了! 这一刻,秦军率领着部队向着李适冲过来,轻轻松松穿梭过张九章挖掘出来的沟壑。 他们倒没感觉眼前有什么危险,因为他们的眼中只剩下了李适这个功勋。 这样的情况下,这道沟壑点燃了熊熊烈火,火势蔓延的极快,那些奋勇追击的秦军被阶段了后路. 李适即刻带领军队掉头,反过来围剿了这些冲得最快的人。 而沟壑的另外一面,甘章看着眼前火势,却也知道自己的大军不可能从这火焰沟壑之中过去,唯一能够做得便是借助火焰灼烧的时候,整顿自己的士兵是指重新形成军团。 而李适率领撤离下来的红衣军转身灭掉了那群被火焰截断了道路的秦军之后,同样也开始进行指挥上的调整。 只不过,李适比甘章要轻松的是,自己需要的只是让钱到率领这三万不到的红衣军去补充食物,休

目录
新文的非凡历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