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势如破竹(第1/2 页)
李定国突破镇南州的消息在云南迅速传播,在朱由榔和吴三桂接到情报前,就有很多镇南州以东的州府陆续从逃回的士兵口中得到清军正在溃败的战报。 绝大多数城池的驻防绿营都放弃抵抗,自发向贵州的方向逃命。 仅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几条重要的官道就从贵州向云南运送粮草,变成云南向贵州运送各种金银珠宝等浮财。 没有了清军镇压,很多州府都开始有义勇杀官造反。也有不少识趣的州府派出使者,主动向明军投降。 明军势如破竹,一路向昆明推进。一片混乱之中,也有少部分清军尽忠职守,尽力维持着军情传递。 比如说张勇留在镇南州的一队人马就没有马上向贵州逃跑,而是兢兢业业地绕了一大圈,跑到建水向右路军报信。 张勇在阿铺关收到消息时大惊失色,王屏藩也震惊得几近昏厥。 说好的一起来滇南发大财,怎么忽然间变成被反包围了? 两个主将短暂商议后,果断带着家丁亲兵趁夜色弃军潜逃。 为了抢时间从华宁赶往宜良,他们甚至没有通知部下自行撤退,而是把五六千人留在山口下阻止明军追击。 等到明军奉命去劝降,确切无疑的情报摆在面前,那几千精锐大惊之下又找不到主帅,才发现全军竟成了弃子,群龙无首下只好成建制投降。 建水的危机终于彻底解除,明军上下非常振奋,都觉得以吴三桂一贯作风,十有八九也会弃军潜逃。 群龙无首,指挥混乱的五万清兵不堪一击,十几万民夫更会伏地投降。 可明军连续等了几天,开远前线的清军依旧没有动静,反而从最初的慌乱中慢慢恢复了过来。 和建水城外的清军相比,开远这边的敌人则明显有秩序得多。 阵线上的清军开始重新按班换防,旗帜没有明显减少,每日升起的炊烟依然是那么多。除了没有发起新的攻势,几乎和以前没有任何区别。 那些占据丘陵的清军恢复严阵以待的架势,有时还对明军的劝降弓箭手发起反击,几轮箭矢射过来射伤了不少人,把一心劝降,没带正常箭矢的明军士兵气的够呛。 朱由榔和众将领都感到非常奇怪,这支大难临头的军队也太镇定了。 “吴三桂为什么会这么稳当?”朱由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越想越疑惑。 “他们还不走,留在这里等着被包围吗?难道吴三桂笃定洪承畴能守住昆明?难道吴三桂敢相信洪承畴不会卖了他?” “陛下不用担心,昆明不可能还有重兵。镇南州被消灭了两三万,建水那边又消灭近一万,开远还有五万多没挪窝。加上这两年被我们歼灭的五六万,总计都快二十万了。全天下的绿营兵才六七十万,昆明不可能还有多少精兵……” 张国用掰手指替吴三桂算了算,“昆明附近顶多也就两万兵马,富裕点算就两万五吧,而且应该都是二线部队,在晋王的兵锋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不要忘了洪承畴的标营,堂堂武经略,多多少少会有点忠诚的部将。在洪承畴手底下讨生活,别的不说,军费绝对不会少,应该还是有战斗力的。” 朱由榔叹了口气,昆明他去过,那种坚城不是开远这种小城能比的,城墙又高又厚,如果洪承畴有坚守的决心,两三万人也能给李定国带来很大的麻烦。 “而且两万多兵马也不少了,开远也就靠四万多兵马守到现在。” 张国用这种参与过大城防御战的武将不以为然,用多年的经验向朱由榔讲解两地最大不同之处不在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而在于城池大小和城外的地形。 “昆明是坚城没有错,可惜太大了,城墙上必须有上万人布防,否则阻止不了我军攻城。而且昆明城不是什么关隘要害,滇池周围一大片都是开垦超过百年的良田,到处都是道路。晋王完全可以直接绕过昆明,突袭宜良和路南州。 只要把通向贵州的官道全部切断,整个云南的清军就全部成了瓮中之鳖,蹦跶不了几天了。” 朱由榔把昆明附近百里的地形重新想了一下,连连点头,同意了这个观点。 昆明这个地方在承平年代种田是真的好,城外就是一望无际的良田,还有数十、上百条溪流汇入滇池,源源不断地提供灌溉用水,只要有足够的百姓耕种,一个府就可以养活百万人口。 可一旦敌人大军压境,昆明这种到处漏风的地形也真的很难固守。 当年云贵边境的七星关、炎遮河等战役失败后,李定国也没有能坚守昆明,而是选择带兵撤退。 所以李定国重返昆明,胜利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四川行都司至成都一线都在冯双礼、狄三品这些秦系明军手中,洪承畴除非想舍己为人,用自己的生命给吴三桂争取一条活路,否则除了马上逃往贵州,没有其他选择。 就算洪承畴真的这么伟大,难道吴三桂敢相信,吴三桂手下那些七八个省的提督,总兵敢相信? 滇南这五万大军不马上撤退和洪承畴抢时间、拼速度,真是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