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页)
甚至于宁怀璧的前任,更是宁可丢了官职,也要以身体不好为由,在夏汛来临前弃了官位。等到小宁大人一上任,根本没时间接风洗尘,首先就要面临着抗洪疏堤的严峻局面。
“……刚打听了,说过几天还要下雨。二堂兄,别撑了,上报县衙,安排乡亲们撤吧。”
一面说着,一面在石头上蹭着鞋底厚厚的烂泥,宁珂简直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呆!
这不是他吃不了苦,而是三鸦乡的情况实在太糟糕了。
穷、破、脏、乱,就是这里全部的写照。
而且湖边易涝的地方,地基都软,根本修不起太有效的堤防。等大水一来,一下就冲垮了,毁了庄稼房屋不说,命都难保!
怪不得那前任县丞想逃,若宁珂来当这个官儿,他也想逃。
可宁怀璧看着那些还在拼命加高堤防的乡亲们,和堤防后即将成熟的稻子,紧锁眉头,说不出半句话来。
第91章收粮
宁怀璧知道,要下令很容易,要大家逃跑也很容易。可等到洪水过去,这些百姓再回到家园,日子要怎么过?
宁珂也知道他担心什么,可看着这些百姓,也只能说,“回头让大家多打些鱼虾晒干,我都收了就是。”
可这解决不了问题。
虽然上任不久,可宁怀璧已经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了这个乡。
三鸦乡的物产并不富饶,原本他邀宁珂同来,是想让他看看,能不能在这里也种蚕养桑,或是有什么未被发掘的特产,带动乡亲们致富。
可现实却很残酷。
三鸦乡几乎什么都没有,百姓们吃不饱肚子,只得日日往湖里伸手,弄得湖里连能养大的鱼虾都不是很多。
如果失去了夏天这一季最重要的庄稼,待到秋冬,可能大半农户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卖儿卖女了。
怎么办?
宁怀璧头一回发现,枉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竟是找不到一个破解之法。
他倒是不在乎自己因为天灾影响政绩,而是担心这些老百姓们,到底要怎么活下去?
恰在此时,宁芳的家书送到了宁怀璧手上。
可他真是半点也没有心情看,只嘱咐宁珂,回去的时候别把这边的情况说得太糟,然后托他向宁四娘带封信。
里面就一句,要银子。
宁怀璧知道,就是把他家的钱全部捐出来,也解决不了问题。
但能帮一点是一点,宁四娘素来就是个热心肠,记得小时候那时家境也不大好,但遇到灾年,她还是会施粥施药。
宁怀璧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得向母亲张嘴,先要点银子,多备些粮食,万一情况糟到那一步,起码能少饿死几个人。
宁珂虽然没看他的信,却也有类似的想法,“我回去之后也筹点银子,到时买了粮食再一并送来。唉,多少尽份心力吧。”
宁怀璧没有拒绝,正要送他离开,忽地人报,夏继祖来了。
等把人请进来,没有客套,风尘仆仆的夏继祖进门便道,“小姑父,快!带着乡亲们赶紧撤。我和爹送存俭去余杭上学,遇到几个爹生意场上的朋友,说长江上游连日暴雨,很快洪水就要过来了!”
宁怀璧脸色大变,“当真?”
夏继祖急道,“这么大的事,我敢跟您开玩笑吗?爹那些朋友,可是拖家带口出来避灾的。爹一听说,立即让我快马加鞭的赶来。路上还遇到好几拔流民,都是上流被冲垮了堤防的乡亲们,说起那些惨状,实在是千真万确!”
宁怀璧二话不说,转身就跑。
一路高喊着衙役,赶紧敲起铜锣,通知乡亲们转移。
可大堤上,虽有人犹豫,但更多的人,却是不肯挪动半步。
宁怀璧急道,“要是命都没了,还守着这堤有什么用?”
一个老汉哭道,“大人啊,我们知道你是好心。可要没了粮食,我们一样不能活命!还请大人允许我们继续在这守一阵子吧,既然别处垮了堤,兴许不会淹到我们这儿来呢?”
“对啊,那些地方垮了,过来的洪水就少了,咱们再加把劲,说不定这季粮食就保住了!”
“是啊是啊,只要再有个五六天,这稻子就能灌上浆了,现在走,太可惜了!”
……
宁怀璧急得嘴唇都裂出血来,“可要是万一洪水来了呢?怎能拿命去赌那个万一?听我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人在,咱们回头还能想办法,可要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