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吃了当地特产,下午到景点转了一圈,返回县里已经下午五点,林书记又陪着吃了饭,饭后本想去洗桑拿按摩的,但因为刘殊贝是个女生不方便,林书记便陪着他们上歌厅唱了一会歌,给他们安排好宾馆住下。
刘殊贝十分兴奋,说杨哥你以后到下面采访,一定要带着我,这种边工作边玩的状态实在是让人舒服死了,杨建明含糊着答应了两声,拨通了郑长征的电话。
早在去云水的路上,杨建明就给郑长征发了短信,让他找关系问一下那几户村民的情况到底在不在农网改造的政策范围内,这样他好心里有底,进退才能自如收发才能有度。没想到,这个问题,郑长征找的人也说不准,两人商量了几句,郑长征说:“你不要有压力,成与不成都没关系,你就看着办吧。”
第二天早晨,林书记来陪吃早餐,对杨建明和张殊贝说:“待会咱们回局里,局长说要听听情况。”顿了顿,又用无奈的口气说:“我们这个慕容局长,年轻气盛,是刚从省公司下派来的,如果有什么地方怠慢了两位记者,还请两位多多包涵。”
到了局长办公室,慕容局长说:“两位记者昨天玩得还好吧?那几户农民的情况,市里说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是否属于农网改造的政策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说它属于这个情况也行,说不属于也行,但谁也肯定不了,也不敢说就是属于还是不属于,所以请两位记者高抬贵手,这件事还是别弄了。”杨建明说:“首先感谢局里对我们的热情招待,我看这样吧,这件事,回去我和我们领导汇报一下,看看他是什么意见。”慕容局长说:“没这个必要吧?这件事,只有你们俩知道,你们领导并不知道,你们不说不就完了?说实话,我昨天看了一下你们的报纸,和我们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不过大家朋友一场,我也不会太让你为难,这样吧,明年你们订报纸时,我们给你们订点。”
杨建明不好再说什么,灰溜溜地和张殊贝离开了局长办公室。
第二十一章:进京学习
第二十一章:进京学习
近年来,北京出现了“地下新闻加工厂”,这种“厂”大多置身于偏僻隐蔽处,三五个人、两三台电脑、一部电话,很像个作坊,但它们大多打着某中央机关或部委报纸下属某刊物编辑部的旗号,其“记者”和“编辑”们冠以名报名刊甚至以中央机关、部委工作人员头衔到处招摇撞骗,进行新闻“采编”。
回到单位已是周五下午,杨建明总结了一下一周的情况,发现以他们这张报纸下去跑政府机关,的确有些牵强,如果人家不买你的帐,你一点脾气没有,现在的政府机关大多都知道了记者是怎么回事,这条路也就渐渐变成了一条死胡同。沧海也会变成桑田,曾经的通天大路变成了死胡同,又有什么奇怪的?只是在通天大路还是通天大路时,你抓住了机会,挣到了钱,你就是能人。杨建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心想,那么好的环境,那么容易挣到的钱,自己只是赶个尾巴,捡到了点芝麻,而像郑长征、刘继业他们,个个赚个盆满钵满。
杨建明正和*他们几个闲聊,郑长征突然叫他去办公室,一见面,郑长征就说:“你这周辛苦了,弄的钱基本上够发工资的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杨建明问下周还往不往下面跑了,郑长征说:“根据上周的情况,用你们那张报纸跑政府机关的确有些牵强附会,如果到陌生的单位,成功的几率太小,跑成了固然好,跑不成,费用还得咱们自己拿,也不是个小数目,咱们总不能做赔本买卖。”话锋一转,郑长征接着说:“建明,我前天问了咱们省新闻出版局的一个朋友,他说今年局里不办新闻资格培训班了,总社催得又急,要咱们尽快把申请总署的正规记者证的名单报上去,我和总社沟通了一下,问总署那边近期是否举办新闻资格培训班,总社今天上午给我打了电话,说下周就有,周二开课,我就给你报了名,你下周就去北京学习,咱们报社其他省份记者站也有十多个人去,我看你周日就去吧,周一总社招待你们,你多和总社及其他记者站的人沟通,看看他们是怎么弄的。总社具体管咱们下边记者站的是邱必成主任,有什么事,你和他联系就行了。”
杨建明听后心里一热,不管怎么样,郑长征对他还是关爱有加的,干记者这一行,新闻从业资格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连这个证书都没有,那就说明你连做记者的资格都没有,既然资格都没有,你还做什么记者啊?还想领取什么正规的新闻记者证啊?虽然这个小本本,你只要交点钱,装模作样地学习几天,再大摇大摆地在考试时打打小抄就可以弄到手了。但中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