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3 页)
�鹊娜妊�遣换岚琢鞯模�毡厩康林�桓铣鲋泄��芩挡皇潜厝坏模俊�
在日军飞机、大炮、化学武器、坦克、装甲车等装备的绝对优势条件下,守军能完成忻口作战任务,除依赖士气高涨、作战英勇外,主要原因是基本上采用了攻势防御的作战方针和做到了正规战与游击战的相互配合,坚守阵地,打击和消耗日军兵力。早1937年8月4日,毛泽东就在《对国防问题的意见》中提出:〃应给进攻之敌以歼灭的反攻,决不能是单纯的防御〃,要采用〃攻势防御〃的方针,并使〃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忻口作战中,中央军和右翼军第18集团军密切配合,卫立煌军坚守正面阵地,第18集团军在敌后扰袭日军,破坏日军飞机场、炮兵阵地,大大削弱了日军的进攻力。正面各部队则攻、防并用。郝梦龄军转移攻势,虽牺牲重大,但日军损失也不小,且打击了日军进攻的锐气,歼灭突入的日军。何应钦在总结忻口战役中说:〃阵线稳固,且迭次出击,歼敌三四万人,造成华北战斗中最有利的战局我朱德部在敌后方袭击,迭次予敌重创。〃
蒋介石于1937年10月17日致电朱德、彭德怀:
〃贵部林师及张旅,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
英国著名记者贝特兰在同毛择东长谈以后,亲自到烽火连天的山西抗日前线作实地考察后,这样记述忻口战役:
〃这次大战所以值得人注意,不但因为两军都遭受重大的损失,同时因为华北日军第一次在阵地战中受到致命的挫折。这是最猛烈的一次大战。
〃1937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内,一部分进攻的日军已在平型关初次遭受了惨败。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在10月间,中国军队高级司令由于蒋介石将军的特别命令和阎锡山将军、卫立煌将军的实际协助,决定在华北实践持久抗战的策略。
〃忻口战役是华北抗战高潮的标志,是指示抗战前途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吉兆。如果1938年4月间台儿庄大战是中国抗战第一次大胜仗,则忻口大战确是它的最不马虎的试验品。〃
取得战略主动权
纵观整个太原会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谁若对山西的战略地位在思想上认识的清楚、行动上做得坚决,谁就能够取得战略主动权,获得不俗的战果。反之,将受到战争无情的惩罚。
1.日军大本营缺乏战略远见。就战略上而言,日军攻占山西,是有着控制华北平原战略侧翼的作用,但原先日军之所以进攻山西高原,则是为了挽回担任侧翼掩护的第5师团作战失利的面子,同时为了追击中国军队转向山西高原集结的部队,华北方面军将作战部队主力,转向山西调动,没有沿铁路快速的南侵。最后日军虽然攻占山西,不但没有歼灭到中国军队主力,反而是困守在山西各个战略重镇之中,必须用大量的兵力来维持日军的补给线。
日本从开始就一直低估中国的抵抗意志,多数的日本军方人士都普遍的认为,日本只要动用局部与有限武力,给中国几次致命的打击,中国就会屈膝投降,但是当中国总是败而不降,反而不断地凝聚再生战斗力,迫使日本一再增兵,最后日本在华的总兵力,已经提高到百万以上,仍然无法击败中国,这就是日本缺乏战略远见,与其历史眼光错误的结果。原本日军预期极高的华北之战,由于中国军队主力东调上海而落空,日军对此状况的整个应变不但迟缓,而且对于中国军队所发动的攻击,也一直没有发挥优势包围歼灭对方主力的效果。日军更没有沿着平汉铁路疾进,越过黄淮平原兼程南下,而对华中的重镇武汉造成战略威胁,反而误打误撞的先仰攻山西高原,而将作战兵力量分散,使得日军在华北平原最后只落得一个防御的态势,根本就不符合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原则了。
//
…
平型关大捷意义深远(3)
…
2.蒋介石固守山西的决心不坚决。山西自雁门以南、井陉娘子关以西系高原多山,在保卫华北支持华北战局有极重大的意义,敌人要完成其军事上占领华北,非攻占山西不可,如山西高原全境保持中国军队手中,则随时可以居高临下,由太行山脉伸出平汉北段和平绥东段,威胁敌在华北之平津军事重地,使敌向平汉南进及向绥远的进攻感受困难,故山西为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
依托山西宽阔而复杂的地形条件,不仅便利于防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