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页)
飞并不共处同一阵地,袁世凯也不禁为这场胜利大声喝彩。
身为北洋军领,清末民初新军元勋,袁世凯当然明白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并且在借重日本的同时,也处处限制日本在中国地展。历史上日本出兵山东时,袁世凯也曾考虑过出兵。只是实力的制约和保存武装的心思,最终只是在外交上个照会,声明取消战区,请撤退英、日军队。
可自从华飞在海上取得大捷后,陆上激战也互有胜负。全国在舆论地造势下,掀起空前的抗战热潮。有人甚至捐出全部家产,只身投军,为得就是上得山东前线,抗击日军,保卫国土,捍卫国家主权尊严。
全国上下涌起的投军热潮,不仅使得新军第四军第五军迅速满招,还有大量的外地青年赶来,踊跃请求加入国防军。自治区内地工人们加班加点,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工资,全部拿出来捐助军资。
学生们掀起一阵阵游行示威,抗议中央政府置身事外,声援自治区国防军的正义勇敢行为。北京的游行虽然几经镇压,但此刻再也按捺不住,轰然爆了一次又一次的抗议游行。学生,工人,商人,甚至普通的市民都走上街头,要求中央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出兵山东战场。
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高校地学子们,对中央政府大为失望。高声喊出,区区地方自治政府,为了国家的尊严,都义无反顾地出兵。堂堂中央政府,竟然保持沉默,如同不存在一般。到底谁才是国家大总统,到底谁才能为国家谋取利益?
这样的质问不可谓不振聋,
些诛心了。即使是袁世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去了。
十二月六日,袁世凯中央政府布最后通牒,正式通告取消战区,限令英日军队三日内撤出山东,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袁世凯地通牒,不仅让英国人大为意外,日本人也极为意外。虽然他们不惧袁世凯对日宣战,但在山东战场陷入僵局后,袁世凯再对他们对立的话,许多从中国地原材料进口,将全面中断,使得原本就因南海海路受阻的日本,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如果袁世凯手上的北洋军出兵旅大,将会直接危及日本在东北的利益,甚至危及日本在朝鲜的利益。要知道北洋军可是中国国内仅次于自治区国防军力量的新式军队啊。
十二月九日,英国最终通告答复,立即撤出山东战区,不武装干涉山东事宜。但其与德国乃是交战国,所以海军依旧维持对青岛的威慑封锁,并同时略尽英日同盟的义务。
日本对袁世凯的警告置若罔闻,不但不从山东撤兵,还倒过来警告袁世凯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扩大战争态势。同时公开第三波增兵计划,国内也迅速召集预备役,招募新兵开始训练。另外驻扎在朝鲜的日本军队,也强行征集组建一支五万人的伪军,增援辽东,对京畿构成威胁。
午时,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公开正式宣布对日宣战。同时命令北洋第一军,第二军镇守京畿。第三军第四军进驻葫芦岛,锦州一线,对旅大及辽东的日军进行牵制。
至于一直徘徊在山东边境的第五军第六军,则立即进入山东,寻机作战。
同时任命华飞为山东战场联军总司令,统管山东地面一切军马,对日作战。
袁世凯的宣战声明,立即在京畿等地掀起一阵又一阵地欢呼,有人甚至激动地大喊万岁起来。只有冷静的人们现,袁世凯虽然了一个宣战声明,但几乎没有做多大的战争态势。就连进入山东地面的北洋军队,也一直没有开赴前线,躲在国防军第二军的背后,一副伺机而动的态势。
十二月的季节,已是深冬时节。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使得气温急速下降,大量保暖衣物从自治区运抵山东前线。一场大学后,双方地交战都暂时停歇,皑皑白雪覆盖住所有的硝烟与疮痍的战场,让这前一刻还枪炮声震天的战场,顿时如人间仙境一般,那般的安详美丽。
虽然山东并不是极北地区,但今年地寒流还是非常强大的。许多来自南方的士兵们一时间难以适应这种气候,加上战壕地环境,可算有些糟糕,不少的人相继病倒。
病人加上伤病员,轻伤的战士却又不愿离开前线,回到后方。即使南京军医学院的新学员及护士们全部上阵,医疗人员也严重不足。
收到此种状况地华飞大急,战士们不能在战场上燃尽自己的能量,却病倒在无人照料的医床上,这即使在华飞看来,也是难以忍受的。
他一方面命令参谋部在自治区内征集中西医生,为军人临时服役。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