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页)
随后,完全不听慕容建中的劝告,一意孤行,调集军队准备北伐。
慕容建中明白,赵光义恐怕是想趁此机会树立他的威望。只是,这位太宗皇帝的政治手段称得上是炉火纯青,但他打仗艺术实在不怎么样。这一次北伐,他不但无法取得胜利,恐怕还会因此颜面扫地。
赵光义的颜面是小事,让他受点教训也未尝不好。但宋军会不会在本次损失惨重才是慕容建中大事。他可不想宋朝这点家底让赵光义挥霍掉了。于是,他提议随军一起参加北伐。另外推荐杨继业带领杨家军助战,以防不测。
但赵光义却认为他北伐的意志不坚定,或许会惑乱军心,并不打算让他一起参加。不过,却同意让杨继业随行。
不过,如今已经渐渐入冬,实在不宜开战。再加上赵光义也有意观望一下辽国国内的形势。就让人先好好准备,等来年开春北伐燕云。
如今事情也果然如慕容建中所料,尽管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宋军的粮草,军械都很充足。但奈何宋兵的战斗力不够给力,拖了后腿。最后还是败退回真定府。
而此战的战况和历史上的高粱河之战有着惊人的相似。一开始,赵光义还算顺利,连下守备松懈的瀛洲和莫州,并且还渡过桑干河,围困幽州。但赵光义的好运到此为止。
宋军出真定,北伐攻打燕云十六州的消息在辽国引起轩然大波。争斗的双方迅速反应,马上向对方抛橄榄枝。连重病在身的辽景宗也拖着病体处置了几个闹得最凶的宗室。在辽国朝廷的运作下,辽*队以极快的速度向幽州方向集结。
赵光义根本没想到辽国的反应这么快。此时的他带着十万宋军昼夜不停地攻打幽州,企图占领这个军事重镇。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幽州之战并没有赵光义想像中的那么顺利。他废了好大劲才到达幽州,结果却被不擅守城的辽军阻挡在幽州城下。攻城十余日,幽州城依然稳如泰山,这时候,辽国的援军也已经到达了。宋军在高粱河附近仓促应战,却遭到辽军的迎头痛击。辽军统帅耶律休哥和耶律斜兵分两路,猛攻宋军。宋军损失惨重,连赵光义也臀部中了一箭。辽军则趁胜追击,赵光义狼狈南逃,幸得杨继业拼死保护才安全撤回真定。此战中,耶律休哥和耶律斜大放异彩。尤其是耶律斜,在此战中展现了其出色的军事才华,此后被不断重用。
而关注着此战的慕容建中暗暗叹息。虽然对结果有所预料,但他还是心存侥幸,真希望宋军能突然集体暴种,将辽人狂殴一顿。而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这一战,爆种的只有杨继业。宋军还是半死不活的。
其实自从朔州之战之后,慕容建中就已经明白,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是仓促之间能够实现的任务。首先,宋军的战斗力就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不是一支值得信任的部队。需要好好整编和训练;其次,宋军缺少骑兵,而辽军的优势正是骑兵。在跟辽人作战的时候,宋军非常吃亏。获得大量战马,刻不容缓;最后,宋朝现在统一没多久,百废待兴,国力甚至没有恢复到唐时的平均水平。以宋朝如今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持一场持久战。尤其是跟辽国这种以战养战的对手玩持久战。
而且,慕容建中知道中原的内乱其实并没有完全扫清。西北的以李氏为首的党项族势力,还有蜀中的一些十国的残余势力以后都给宋朝带来很大的麻烦。党项族在几十年后建立西夏,见过几十年,几乎年年进攻宋朝,成为北宋西北的一个毒瘤。而蜀中的残余势力虽然没有用多久就被剿灭。但也极大地损耗了宋朝的国力。一旦,宋朝的力量受到大的损害,他们一定会反。这也是以后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针对现在面临的情况,他必须制定一个合适的发展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麻烦。
“真是麻烦事一大堆啊!”慕容建中头疼地摸摸脑袋,无奈地摇摇头。“算了,起码宋朝还统一了中原,疆域比起北齐和魏国来,已经大了不少了。发展潜力也肯定比它们强。虽然军事实力着实弱了一点,慢慢来吧。”
这个任务一时完成不了。慕容建中只好先把它放在一边,转而先去解决儿女的教育问题。
慕容建中自认为女儿是不可能再长歪了。潘影的成长轨迹已经不一样了。虽然母亲还是因她而死,但却不是因为家丑而自杀。她现在被接回来,有他这个当爹的护着,问题不大。但潘旭这个熊孩子他却很不放心。对于潘旭,虽然他跟潘影是同母所生。但慕容建中却很难将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从来没有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