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06魏和尚:还有谁?!(第1/3 页)
江小鱼在牌子上面写的正是‘反空城计’三个字。
一听到孔捷形容葫芦口的地势,江小鱼的脑海里面就跳出这三个字。
而空城计这个策略,最典型的案例就在《三国演义》当中。
话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笑容可掬的表示:“自己略施小计,便可以让司马老贼撤军。”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者,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则是亲自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悠哉悠哉的弹起琴来。
司马懿一看诸葛亮这胸有成竹的架势,就怀疑这附近一定埋伏有敌军,然后边悄然的撤军了。
而江小鱼这次打算反着用。
利用的就是小鬼子疑神疑鬼的弱点,让鬼子自己入套。
“我记得小时候,乡里面说书先生说过,诸葛亮对付司马懿就用了这招,利用的就是司马懿多疑的特点,而小鬼子也是一样。”看到连大学生出身的赵刚都看不懂自己的心思,李云龙心里面就好一阵得意。
“既然连老孔这种,一大箩筐字都不认识一个的人都看出来,这葫芦口一定要小心敌人的埋伏,小鬼子的或看不出来?”
“就是因为都看出来了,小鬼子才敢放心的打这边走,毕竟啊,我们也会认为他们会以为这边可能会有埋伏,不会从这边走!”
“嘿嘿,这叫连环套,一套接着一套,料小鬼子也想不到我李云龙会在这里等着他们!”
江小鱼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老李这思维转变能力是真的强,自己这么一提示,一下子就开窍了。
如果老李晚几十年出身,或许能成为一个科学工作者。
毕竟老李这脑子真的不差,要是一心一意用在数理化上,还真的会有一番大作为,搞不好两弹一星也有他一份功劳呢。
李云龙这么一说,赵刚也开了窍。
“你的意思是和小鬼子打心理战?”赵刚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远见的计谋。
还是出自他李云龙之口。
“没错,你们看这葫芦口虽然远离大路,但是直线距离是最近的,小鬼子估计就是奔着我们独立团来的。”李云龙指了指葫芦口的坐标,“不过这一次,不用等他们来,老子亲自登门拜访!”
“再说了。”李云龙扫视了两位老战友,“就算小鬼子真的不打这走也没关系,走这道,我们也省很多事情,不用担心小鬼子的飞机。”
“那我们必须加快进程才行。”赵刚很赞同老李的这一套理论,不管小鬼子来不来人,独立团都可以利于不败之地。
前提是要提前做好布控。
旁边的孔捷虽然听的不是很明白,但是连赵刚都赞同了老李的看法,二比一的选票,自己自然是无话可说,负责执行好命令就行了。
这就是孔捷和李云龙不一样的一点,老孔只会遵命办事,老李却是喜欢不按套路出牌,时不时要坚持爱自己的主见,唱反调。
独立团于是改变上面行军路线,直接奔着葫芦口而来。
走着走着,江小鱼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
骑兵营营长孙德胜呢?
为此,江小鱼找到了一个李云龙落单的机会,向他询问起了骑兵营的去向。
李云龙只好告诉江小鱼:骑兵营被他安排去保护老百姓的转移了。
想鬼子这样的大扫荡,父老乡亲们举家转移,都会带上自家养的牲畜一起走,如果不是江小鱼赠送的五十铃和摩托车,转移起来会更加的慢——因为有江小鱼给予的猪饲料,老百姓家里面养了不少猪,孙德胜除了负责这最后一批的老百姓安全之外,也要负责野战医院的同志安全。
“现在骑兵营的战斗力远胜之前,有孙德胜带队,江参谋你就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
有李云龙的这句话,江小鱼就放心了,孙德胜战斗经验比张大彪还要强许多,他原来也是大刀队的队长,后面在李云龙的建议下,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