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那么,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干什么呢?历史告诉我们,他的确在讲学,讲孔孟思想,他想要从当时对孔孟思想纷繁复杂的解释中告诉人们真正的孔孟到底说的是什么。
所谓东林党的形成是明朝晚期的一件大事,东林党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清纯可爱。明朝的灭亡,和他们的反对党一样,他们也有一定的责任。
可以说,顾宪成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之前,想要有所作为是有心栽花,而万历二十二年以后,其所为却是无心插柳,这棵柳树引起的党争并不是顾宪成所能想到的。
所以历史往往原谅这样“无心为恶”的人,虽恶不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并不纯净的东林党(1)
被对手扣以“东林党”这个帽子,其实戴起来并不舒服。明时所谓的“党”,文雅一点来讲是派系、团伙;不文明来讲,所谓“东林党”就是在东林书院和与东林书院有来往的那群家伙。
所以,这群家伙并不都是仗义之人,并不都是想为天下出力之人。顾宪成就曾在京察中联合吏部尚书打击内阁一派的推荐人,这些后来没有升职或者是被贬的人中肯定有多才刚直之人,只不过是内阁一派,就被顾宪成打击掉了。
他被清除出朝廷后,一心研究学术,对朝廷之事并不过问,直到李三才的出现。李三才这个人很倒霉,他在凤阳做巡抚时给万历皇帝上疏并没有得到重视,后来结识了顾宪成,并成为好友,他很为这个朋友的讲学所为而激动。当朝廷希望顾宪成到南京就职时,李三才给顾宪成写信,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顾宪成只是一笑置之。
可第二年,由于万历皇帝长时间的断头,内阁大量缺人,时大学士叶向高提议推选阁臣,朝中很多官员推选了李三才,但却遭到工部郎中邵辅忠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几乎可笑,他们认为李三才生活太奢侈。李三才在这方面的确不怎么注意,可这种生活细节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不能当阁臣的正当理由。通过叶向高的解释,我们得知此人正是前首辅王锡爵一党的,而且,此人也知道当年诸多兄弟在京察中落马,完全是顾宪成一伙的东林党人所赐。而李三才又和顾宪成交往甚密,这样成了邵辅忠反对的理由。
一时之间,诸多人站出来反对,诸多人站出来表示赞成。朝廷上下,南京北京仅围绕着一个阁臣问题开始了激烈的争论,由就事论事发展到了个人攻击,再由各人攻击发展到了派别之争。
一个李三才竟然引动了整个大明帝国两京的大臣们打嘴仗,真是毫无天理。远在无锡的顾宪成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出于好意——别的一点意思都没有——给当时的叶向高写了一封信,他说,自己和李三才是再好不过的朋友,对这位朋友很是了解,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都对得起阁臣之职。
先接到他的信的是李三才的好朋友御史吴亮,这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居然把这封信抄在了邸报上,遍递各衙门。无疑,这激起了那些反对李三才入阁的人的愤怒。他们认为,顾宪成以一介草民,居然敢干预政事,简直是大逆不道。
不过,在这个时候,关键是打胜李三才入阁这一仗,至于顾宪成,随便牵扯进来就是了。几天后,反对声最高的御史徐兆瑞忽出奇招,认为东林书院干预朝政,并给其命名为“东林党”。
徐兆瑞在大明的功劳本上并没有留下什么,但在反对东林那些家伙的历史上却写下了很浓重的一笔。他多次在奏疏中诬陷东林书院与顾宪成,在他的言辞中,不知道历史的人还以为当时的执政政府是东林书院,而不是万历皇帝。自然,顾宪成是他首先冲击的对象。他说,此人虽然远在山林,却能遥控朝廷事务,这种胆量如果再让其发展下去,有一天不是要造反吗?
为了彻底地搞臭东林党,徐兆瑞捏造了东林书院的种种罪状,比如,说东林书院在浒墅关附近的小河向来往商船收税,胁迫浒墅关的官吏以“修书院”的名义向东林书院送银两;东林书院的成员到各地讲学,动辄一百多人,要县衙门迎接款待,每次耗费银子二百两上下;东林书院的讲会“杂以时事”,它的讲义刊印出来,涉及地方政治事宜,各地方政府必须照办。
万幸的是,万历皇帝对这种胡说并没有如其他皇帝那样很重视,原因是,他对任何事情都不重视。所以,只有徐兆瑞在那里空喊,东林党毫发无损。可李三才就倒霉了,因为顾宪成的那封信,他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入阁。并且,他原来的职位也无法保住,他只好请求辞职。当他一连向皇上上了十五次辞职的疏章没有得到回音后,他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