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上位就想求长生(第1/2 页)
始皇这家伙,琢磨着五行那套玩意儿,说周朝是火德,咱秦朝就得接上火的班,整成水德。打那以后,新年号也换了,过年贺岁都挪到十月初一了。衣服、旗子、旌旗啥的都得整成黑的,图个水德吉利。
数数都用六,符咒、法冠都六寸,车也得六尺宽,六尺一步走,拉车的马还得六匹。河也改名了,叫“德水”,说是水德新纪元。他这人,心硬手辣,啥事都得按法律来,不讲啥仁义道德,就为了让五行那数儿对上。法律严得跟啥似的,犯事儿久了?甭想赦免!
丞相绾他们合计:“刚把诸侯们打趴下,燕国、齐国、楚国那旮旯远着呢,不封王镇着,咋整?还是封几个皇子去吧,皇上您看着办。”始皇把这事儿扔给大臣们讨论,大伙儿都觉得挺合适。可廷尉李斯站出来说了:“想当年周文王、周武王封了一堆亲戚,结果呢,亲戚远了,就跟仇人似的,整天打来打去,周天子都管不住。现在好不容易天下一统了,咱都设成郡县制,皇子功臣啥的,多给点钱财封赏,多好管啊。天下没二心,这才叫安稳。封诸侯?那是添乱!”
始皇一听,对喽,说:“天下老打仗,就是因为这些诸侯王。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再整国分封,那不是又养兵为患嘛,还想太平?难喽!廷尉这主意,中!”
始皇一拍板,天下分三十六郡,郡里设太守、郡尉、郡监。老百姓也改名了,叫“黔首”。还搞了个大聚会庆祝。全国的兵器都收到咸阳,熔了铸成十二个金人,每个重得跟小山似的,搁在宫里。全国统一了度量衡,车同轨,字同文。地盘东边到海,南边到朝鲜,西边到临洮、羌中,南边到北乡户,北边沿着黄河修了长城,一直连到辽东。还把天下的富豪都搬到咸阳,十二万户呢!皇宫、庙宇啥的都在渭河南边。每灭一国,始皇就把人家的宫殿照葫芦画瓢建在咸阳北边,那阵仗,从雍门往东一直到泾水、渭水,宫殿、楼阁、天桥连成片,跟迷宫似的。抢来的美人、乐器啥的,都往里头塞。
二十七年,始皇溜达到陇西、北地,出了鸡头山,路过回中。在渭南整了个信宫,后来又叫极庙,说是仿的天上的北极星。从极庙修了条路直通郦山,又整了甘泉宫的前殿。还修了条专用道,直通咸阳。那年,还给大伙儿升了一级爵位,修了驰道。
二十八年,始皇又往东边溜达,上了邹峄山。立了块石头,跟鲁国的儒生们商量着刻字歌颂秦朝的功德,还讨论封禅祭山川的事儿。然后又上了泰山,立石、封禅、祭祀。下山时赶上大雨,就在树下躲了会儿,顺手把那树封了个“五大夫”。接着又去梁父山祭祀。刻的石碑上写着:
“咱皇上登基,立法明规,臣子们规矩得很。二十六年,一统天下,没人不服。皇上亲自溜达,看看老百姓,登这泰山,眼瞅着东边到头。跟着的大臣们,想着皇上的丰功伟绩,念着皇上的好。治国那套,啥都妥当,有法可依。这大道理,光明磊落,传给后世,照着来,别瞎改。皇上那是圣明,平定天下,治国不松劲。起早贪黑,为的是长久太平,教育也是头等大事。经书一传,远近都懂道理,都跟着皇上的心思走。贵贱分得清,男女守礼数,干活都认真。家里家外,干净利落,给后世做个好榜样。这教化啊,无穷无尽,咱得遵着皇上的遗诏,好好守着这规矩。”
溜达还没完呢,始皇又往东,过了渤海,黄县、腄县,一直走到成山,爬了之罘山,又立了块石头歌颂秦朝,这才算完事儿。
皇上南边溜达到了琅琊山,嘿,那叫一个高兴,直接在那乐呵了仨月。完了还整了个大动作,把三万户老百姓挪到琅琊台下头,给他们免了十二年税。皇上还在那修了琅琊台,刻上石碑,夸自个儿秦朝的德行,明摆着显摆得意呢。石碑上写着:
“二十八年了,咱皇上开天辟地头一遭。法律公正,万物有序,人间事儿整得明明白白,父子关系也和谐了。皇上圣明,仁义道德,道理讲得透亮。东边安抚完土地,回来瞅瞅士兵兄弟们,大事干完,皇上还跑到海边溜达去了。皇上的功劳大,鼓励大伙儿干实事,重视农业,老百姓这才富起来。天底下的人啊,心都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拧。工具一个标准,文字也统一了。太阳月亮照到哪儿,车船能到哪儿,哪儿的老百姓都过得舒坦,没人不满意的。
皇上那是应时而动,啥事儿都干得漂亮。整改歪风邪气,跋山涉水,日夜为老百姓操心。法律严明,老百姓都知道咋守法。各地长官分工明确,治理起来得心应手。皇上决策英明,跟画儿似的一丝不苟。皇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尊卑有序,社会和谐。奸邪之徒没地儿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