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1/4 页)
鸪鍪γ牛�
好在到现在为止,蔡卞都表现得很安分。没有丝毫逾越。
沈欢考虑了半晌,盯着蔡卞说道:“元度,你天资聪颖,几乎有过目不忘之能,经史子义烂熟于胸。你的前途应该是在仕途之上,海州大学如今所学颇杂,并不大适合你。还跟我入京吧,政治经济之道。我也能教你
蔡卞喜道:“多谢老师栽培,门生回去也收拾一番,拜别大学老师朋友后就随老师进京
沈欢笑着点头。
,,
七月十八。
海州又开始忙碌,几乎整个官场都动员起来。
把底下官员都召集在一起,沈欢宣读了官家的圣旨,自今日之后他就不再是海州的知州,将由通判范一农接任。
范一农如愿接掌海州,先是向沈大学士道贺,接着与沈欢忙着交接工作,好在两人多年配合无间,加上范一农对海州事物也熟悉无比。只是换了咋,角色而已,上手异常之块。
在他这里,沈欢更多是要吩咐海军之事,让范一农更多配合郭逡对海军的建设,告诉他这里才是天子最为看中的地方。
范一农自是拍在胸脯保证绝不懈怠。因为他也知道自己与沈欢、司马光是同一条船上的非猛,大家必须开诚布公默契配合。
七月十九。
交代完范一农,则是苏轼这边了。海贸自不用说了,还耍继续发挥苏轼的作用。至于他们制定的全国海贸计划,因为沈欢没有顺利升为三司使,暂时只能搁浅。不过沈欢让苏轼放心,迟早有他发挥才能的时候。
另外就是交代苏轼注意海军里头火药的制造,让他严密督管,说白了就是监督郭逸,作为武将,沈欢可以放心让他练海军,因为他并不能真正威胁到京城。但是有了火药就大大不同,大量制造的话他凭着手中的兵力完全可以在陆地上所向无敌。
让苏轼监管火药的数目与去向,不过是为了防范罢了。毕竟郭逸一旦出事。沈欢作为海军建立的倡议者,几乎要与之同罪!
为了保护郭遣,也为了保护自己,沈欢不能免俗地与宋朝大多文臣一样对武将起了提防之心。
下午开始到晚上,沈欢参与各种宴会,与欧阳修、欧阳发等人话别。
”
七月二十。
一大早,天子起驾,摆道回京。
沈欢随同于后,往开封而去”
第二百九十五章京城形势
早朝过后,高太后从福宁殿退了下来。
一边往后宫走去,她一边苦笑。自天子出京,她以天子之母先帝之后的身份由天子与一众大臣延请出宫,在早朝大殿上垂帘听政。
五月下旬到如今,也足足有七十多天,两个多月的历练,她依然感觉难以处置朝堂的纷争。
天子出京后,朝中还有枢密使文彦博等老臣主持,军务大事倒也不用她来操心。至于政务之事,朝中也还留着一干能臣,一时间倒也过得风平浪静。
高太后在朝上也不发表多少意见,事事皆问臣子之意,从参知政事到三司副使,再到一帮御史。大多人说可以做的,她也就同意盖上印章。多数人反对的也就暂且罢置不理。静等天子回京再做打算。
这样安安稳稳过了两个月,朝中一直相安无事,高太后本还窃喜朝政不如如此,没什么大不了。五天前,朝堂终于又有了骚动,以至于最后群情汹涌,难以收拾。
事情与御史中承范纯仁有关:他有个弟弟叫范纯礼不得不说,范仲淹很会生儿子,而且教育得极其完美,一生就是四个。除了老大范纯佑不幸早亡外,其他三个都很有出息。老二范纯仁就不必多说,贵为御史中承,在朝中也很有说话的分量。
老三范纯礼是遂州知州,老四范纯粹如今也是一个上县知县。范氏一门,皆是朝廷官员,荣耀非常。
问题就出在老三范纯礼身上。范老三是个老好人说白一点就是心肠好。前阵子遂州官府库房发生大火,烧了很多锦帛玉丝。范知州先是安定人心再明察暗访,最后发现竟然是守库的几个小吏盗取了大量的丝锦,因为生怕给人查出来所以放火作为掩饰。
监守自盗,数目又大的话按照朝廷律例是杀头之罪。按照典法,那几个库吏都要问斩,而且还要牵连不少人。查明真相后范纯礼老好人的毛病又发作了,和别人说:“就因为一些小小的丝绸就要杀人,我怎么忍心做呢!”
于是,他大发慈悲,牙许那些库吏的家人按失去的锦丝赔偿就可以领回犯罪的人,还